威县作为河北省唯一综合改革试点县,持续创新探索,围绕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成立企业服务中心、高质量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民情通办服务中心和督查服务中心“五中心”

“投资到威县,一切都好办”,是河北省威县坚持打造的服务品牌。近年来,该县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持续用力打造最舒心的市场环境、最贴心的政务环境、最暖心的金融环境、最安心的法治环境、最放心的信用环境。日前,威县高质量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等“五中心”组建成立,构建了“1+3+1”优化营商环境的“威县模式”。


(相关资料图)

威县作为河北省唯一综合改革试点县,用足用活用好省政府给予的“更大自主改革权限”,持续创新探索,围绕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成立高质量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民情通办服务中心和督查服务中心“四中心”,与此前已经成立的企业服务中心构建了“1+3+1”(改革研究中心顶层设计,企业服务、民情通办、金融服务中心末端落实,督查服务中心考评问责)闭环型优化营商环境模式。

高质量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 谋划顶层设计

高质量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定位为顶层设计机构,中心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威县篇章加强谋篇布局,深化拓展综合改革试点成果,全面推进新一轮综合改革。目前已谋划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城乡一体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制度创新、党的建设引领等八大改革攻坚行动,带头开展省内、省外两个对标,为推进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建议。同时,加强对重大改革的研究评估、观摩督导、总结指导、提炼提升一批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改革亮点经验。

企业服务 民情通办 金融服务中心 抓好末端落实

企业服务中心、民情通办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定位为抓落实机构,聚焦解决好企业和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强化制度机制创新,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建设,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

企业服务中心,聚焦政策传导不到位、企业诉求多头跑等问题,建立完善“威企通”信息化平台,推动形成项目和企业全链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惠企政策智能匹配、免审即享,“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民情通办服务中心,聚焦非接触式信访反映问题渠道多,群众知晓使用率低、办结速度慢,以及群众遇见问题“不知道找谁”“问不到结果”“寻路难”等难题,通过平台融合、问题整合、上下结合的方式,完善“威民通”信息化平台,推进“登记—转办—办理—反馈—督办—归档”标准化、规范化运行,切实增强“民情通”功能性、时效性、权威性,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切实做到群众“码上说”、政府“马上办”。

金融服务中心,聚焦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常态化开展“政银企保”对接,引进域外金融机构,组建首贷服务中心,补齐金融环境短板。同时,积极探索要素市场化改革,服务全县资本市场的培育、发展,协调企业上市和重组、兼并、融资工作,联系和服务资本市场和中介机构等。

督查服务中心 考评问责促落实

督查服务中心定位为督查考评机构,围绕重大改革举措落实落地落细落到位,特别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聚焦企业和群众所思、所盼,坚持“一竿子插到底”,推动督查服务力量下沉一线,倒追问题、倒逼落实,持续完善“多督合一”制度机制,构建“决策—督查—落实—考评—奖惩—用人”完整闭环链条,推动各项惠企政策、惠民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切实发挥好“抓落实、促发展”的作用,确保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新组建形成的5个中心,定位就是紧紧围绕加快县域高质量发展搞好服务,构筑形成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创新‘1+3+1’闭环体系,体现了县委拼经济、拼发展、拼作风的信心和决心。”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表示。

据介绍,自去年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给予威县更大自主改革权限以来,威县抓住机遇,创新思路,用足用活用好机构编制政策、合理规划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在落实机构编制总量控制前提下,将原职能弱化的单位进行整合,新组建5个事业单位。“五中心”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有效助推全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威县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兰云 孙新凯

来源:中国改革报

关键词: 服务中心 研究中心 顶层设计 改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