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教育日趋内卷,无论是高考、还是考公、考研都已经成为了全民热点。
2023年的高考,无疑有很多看点。
一个是环卫工之子、一个是高考钉子户、一个是演讲女学生,一个是抢话筒的男学生。
(资料图)
四名高考生,展示了三个不同的命运。
01.环卫工家的孩子,面临艰难抉择
那个在考场外穿着环卫工衣服的母亲,和他的儿子任旭明,因为媒体的关注而火了。
有企业老总说,公司要承担孩子上大学所有的生活费用。该事件还传为一时美谈。
高考成绩出来后,任旭明考了470分,过了本科线,但不多。
如今,三本和二本合并,但实质的分层还是有的。也就是说,任旭明只能上个三本。
三本,意味着民办学院,意味着较高的学费,甚至意味着学习环境差,意味着平台十分受限。
可以这么说,这并不是人们想象的励志故事:家庭贫困,母亲为了维持生计做着环卫工的工作,一个月工资一两千元,孩子励志读书,成绩优异,高考金榜题目,不是清华就是北大。
是的,任旭明才是普通人最真实的经历。但正因为如此,他的身上,少了些可供媒体咀嚼的点。
而退一步说,这样的家庭,考上大学已经是不易,这也算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但看看这现实,就业环境如此之差,四年之后,又怎么办?拿着三四千的工资,怎么养家糊口呢?
这就是赤裸裸的真相,穷人家的孩子,没有那么多神话故事,有的只是艰难和苦难。
02.唐尚珺复读14年,仍然考不上清华
唐尚珺,一个充满争议的中年男人,他的十七年的大好青春,都浪费在了为了所谓“清华梦”的高考上。
有人说他是职业高考人,为了学校的奖励;有人说他是执拗的精神病。
但不管怎么样,坚持了17年,不容易。除了最好的一次中国政法大学,他的十五次高考,连清华的门槛都没够上。
2023年他考了590多分,并发视频说自己不再坚持高考了。
也许再继续考下去,他自己的精力也跟不上了。这个时候,或许是放手的时候了。
唐尚珺的经历告诉我们,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学府,真的不是靠努力就能得来的。也许有家庭背景,也许有个人天赋。
总之,一个普通甚至贫困的家庭,与清华北大几乎无缘。
残酷啊,“天道酬勤”“坚持就是胜利”,这些所谓的真理,也是有条件的真理。
而唐尚珺最好的出路,是一方面上大学,另一方面利用自己仅存的网络流量,做一个别样的网红,糊口饭吃。
03.符文迪、蒋振飞均在六百多分
在今年上半年,有两位高中生名声大噪。一位是演讲时表情张力较大的符文迪,一个是抢老师话筒大呼“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庐江学生蒋振飞。
高考以后,一些媒体造谣说两位高考生的成绩不佳,一个四百多,一个三百多分。
这种造谣来的很奇怪。凭什么这么造谣呢?
我们知道,尤其是蒋同学,算是戳中了台上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软肋,以“口号很响,成绩很差”的方式去污蔑,则是最好的反击手段。
但是动脑子想一想,一个能被邀请到誓师大会上演讲的学生,一个是重点班的尖子生,其成绩怎么可能会差呢?
我们能从蛛丝马迹了解到,这两个学生,不仅是成绩好,而且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甚至连家庭背景也相当不错。
那当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吧。
这四个学生将来的命运,必然也会呈现阶梯式的变化。
看上去是从高考就决定的,但也许,从出生就已经不在一个维度。
而这样的情况,将来只会演化地越发剧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