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门区司法局“三聚焦”助推法治宣传创新

海门区司法局“三聚焦”助推法治宣传创新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海门区始终坚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整合资源、多措并举”的工作原则,不断适应新形势,通过聚焦普法阵地、法治文艺和新媒体平台,积极探索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渠道、措施,实现了普法内容通俗化,普法载体多元化,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提高了群众法律素质和法治意识。

一、聚焦普法阵地提档升级,树立法治宣传品牌

利用地理位置醒目、环境绿化优美、行人流量大、群众休闲聚集等优势,提档升级普法阵地,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与老百姓日常相关的法治常识,将枯燥抽象的法律条文以丰富多彩、活灵活现的形式表达出来,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吸引众多群众驻足观看学习,成为普及法律知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常乐镇张謇法治文化公园,将张謇先生的家诫文化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突显张謇先生“孝法”“善法”的法治文化理念,打造善法交融、德法同行,具有张謇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三厂街道中兴村法治文化园将健身跑道、休闲凉亭与法治科普林相结合,宣传法治故事、法治格言、普法案例等内容,为村民提供健身娱乐及学习法律知识的场地。正余镇中联世纪党建法治活动中心将法治宣传与党性教育融为一体,让红色历史中的法治元素传播到百姓心中。

二、聚焦法治文艺推陈出新,丰富法治宣传元素

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深入推进“八五”普法,组建具有海门特色的法治艺术团,具有代表性的有“法之韵”法治艺术团、“百合”法治艺术团、“月之光”法治艺术团等。法治艺术团由热爱公益事业,具有一定法律素养、政治合格、有文艺创作和文艺表演特长的退休干部组建而成,他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原则,通过歌舞、诗朗诵、小品、海门山歌等多种形式,自主创作了许多涵盖法治元素的文艺作品,充分利用司法日、消费日、宪法日等宣传节点深入海门区各乡镇、街道以专场法治文艺表演的形式开展巡演,诠释《宪法》《民法典》、扫黑除恶、反诈等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将法治文化与群众日常生活互融互补互动,让法治文化深入社区、乡村、学校,普及千家万户,使海门区广大人民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同时定期和村干部合作发放调研问卷,比较年龄不同的受众的主题偏好,再根据每年政策大方向,调整节目新老占比,为助力基层平安建设、助推法治乡村建设贡献了独特的精神力量。

三、聚焦媒体平台焕发活力,打造智慧普法新天地

为适应新形势下普法宣传的要求,海门区积极探索创新,开通普法新媒体平台动动手指就学法。各区镇、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开设了各具特色的公众号,如“美丽常乐”“逐梦悦来”“幸福三厂”“锦绣四甲”等等,并推出了《謇谈法治》《小悦说法》等一批原创系列普法专栏。结合不同时期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找准角度和切口,运用群众喜闻乐见、图文并茂的方法,将枯燥的法律案例故事化,使群众在休闲娱乐间就能学到相关的法律知识,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的熏陶,增添了普法的亲和力及感染力,普法内容广泛,提升了普法新媒体的宣传覆盖面。普法要走到群众身边,需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海门借助各新媒体账号的宣传优势,增强线上线下各类活动的互推和交融,不断延伸普法触角。积极开展“法韵江海”普法短视频征集大赛、“同住长江尾、共护长江美”法治绘画大赛和书法大赛等,将优秀参赛作品在平台展播。针对当前疫情形势的实际情况,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变身主播线上开课,接受网友咨询和连线的问答直播等,满足不同受众的普法需求,实现了法治宣传“零接触、线上学、线上答”的新型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力开辟新媒体普法战场,为海门普法工作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大大提升了法治宣传影响力。

关键词: 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