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变200万,连号票据身价“暴涨”?他因诈骗获刑


(资料图片)

两张连号的银行承兑汇票,一张票面金额为200万元,1张票面金额为1万元,而在不法分子的“操作”下,1万元的那张汇票摇身一变,身价“暴涨”,不仅票面金额也变成了200万元,票号也变得和200万元的那张一模一样。不过,这样的“变身”确实能以假乱真吗?

今天,记者获悉,日前,扬州邗江检察院对一起票据诈骗案提起公诉,该案中,被告人林某因持“变身”后的票据前往银行欲验票被当场识破,而他本人也因触犯刑法受到法律的严惩。

几年前,林某经营着一家公司,因为经营不善,亏损越来越严重,逐渐发展到了无力支撑的地步。作为公司负责人,林某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筹措资金,希望能填补上公司经营的窟窿。后来,他听说到银行开承兑汇票可抵押借款,便通过他人介绍,联系上一家专门做质押贷款的公司。林某早已没有资产可抵押,也没有办法再借款,这该如何是好呢?

“你只需要给我1万,我能帮你变成200万。”贷款公司的老板李某向林某透露,可以找人出资帮忙,先借给林某200万,林某自己拿1万,将这些钱拿到银行,开出两张一大一小的承兑汇票,到时候,把200万兑出来还给出资方,还有一张1万的,就让它也变成200万,“这两张票号是连着的,到时候找个专业的人,只需要改票号上的1个数字,票面金额也动点手脚,1万不就变成200万了?”

林某听后觉得可行,便着手对票据进行更改。变造票据的人向林某保证,变造后的票据能够通过相关仪器的检查并且通过银行验证。就这样,林某将1万元面额的票据和200万面额的票据的复印件交给了他人,第二天,林某就拿到了一张看起来足以以假乱真的面额200万元的承兑汇票。

200万元承兑汇票在手,林某心中也有了底气,他找到了一家抵押贷款公司,提出用这张200万元的汇票抵押贷款160万元,并约定好了还款期限和利息。

抵押贷款公司的赵老板提出要先去银行验票,林某也同意了。之后,二人便约定前往某银行验票。银行工作人员拿到这张面额200万元的承兑汇票之后,立马向该票据的付款银行本部发出查询,就在等待回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票据的异样,不仅票号处有明显的刮擦痕迹,大小写金额处也都有些异样,工作人员立即在心中认定,这是一张变造过的承兑汇票。

然而,对方银行的回复却表示,“这张票确实是我们发出的,票面信息也正常。”就在工作人员感到疑惑的时候,对方又补充道,“我们在同一时间还开出了一张1万元的汇票。”银行工作人员肯定现在手上的这张就是1万元汇票变造成的,一方面,他不动声色地稳住前来验票的二人,另一方面立即报警。

林某眼看等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察觉到变造汇票的事情可能已经败露,赶紧找了个借口离开,便再也没有回来。之后,警方也赶到现场,林某伪造票据的事情败露。之后,警方将林某抓获归案,以涉嫌票据诈骗罪将该案移送至邗江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林某明知是伪造的汇票而使用,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数额巨大,其行为触犯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款项的规定,应当以票据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近日,经扬州邗江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审理后,以票据诈骗罪对林某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该案中,其他参与林某伪造票据的人也均另案处理,他们自以为偷梁换柱能够瞒天过海,却没想到自己拙劣的把戏根本不堪一击。”该案承办检察官介绍,林某已着手实行犯罪,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系犯罪未遂,仍要接受法律的制裁,“遵守法律法规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切勿自作聪明触犯法律,否则得不偿失。”

(来源:《零距离》记者/冯珂 通讯员/周颖 编辑/汪泽)

关键词: 质押贷款 票面金额 抵押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