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有事找小哥,帮忙找老哥”

本报消息(记者 陈有林 朱虹)仙华街道中埂社区常住居民2200人,外来人口2800余人。长期以来,社区治理面临“两多两缺”难题:外来青壮年建设者多、70岁以上老人多;外来青壮年身边小孩缺照顾、本地老年人缺子女照应。日前,在仙华街道指导下,中埂社区探索“小哥+老哥”治理机制,创新搭建“一小一老”双向互助场景,促使小哥老哥亲相助。

小哥助老,打造“小巷骑兵”方阵

吴海松是中埂社区的一名“快递小哥”,每天中午11点,他都会准时到居家养老中心,带上2个饭盒,秉承“一刻钟的距离、一碗汤的温度”的理念,把热腾腾的饭盒送到社区百岁老人周冬竹、杨必华手上。像小吴这样的“快递小哥”,社区共有5名。他们服务社区13名残疾、重病老年人。一日三餐公益送餐,一天三次健康关爱。

社区将有专长、有活力、有爱心的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志愿者等青年小哥群体充实到“小巷骑兵”方阵。现在“小巷骑兵”队伍越来越大,为社区独居、失能失智、高龄残疾、卧病在床、行动不便等困难老人群体,开展全方位助餐、助医、助行、助急、助养、助老服务。“小哥”滚动的车轮成为送爱的油轮,这让受助老人发出“一天三次、胜过儿子”的真诚感叹。

老哥帮小,打造“帮忙老哥”矩阵

今年74岁的傅兴德,是一名老党员,也是浦江道情非遗传承人,他每周都到社区开办的公益课堂上道情课。孩子们都很喜欢他。像傅兴德这样身怀绝技的“共享爷爷”,社区一共有12位。他们给小朋友讲历史、教书画、授棋艺、传“非遗”,社区小朋友爱学爱听爱看。“老哥”的用心,换来“小哥”的安心工作。

社区引导有经验、有威望、有精力的退休干部、老教师、老医生等“老哥”群体组建“帮忙老哥”服务团,提供“共享老娘舅”“共享老兵营”“共享台门大娘”等,帮助双职工家庭解决子女托管托育后顾之忧,辅助青少年成长,同时为“老哥”搭建散发余热、体现价值的舞台。“一小一老”良性互动,有效推动了社区温情治理。

关键词: 仙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