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用浓浓咸香开启“寒露”的仪式感

浙江省报讯 (记者 应可依 朱晨皓) 昨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每到这时,仁和街道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独具特色的烘青豆茶,用浓浓咸香开启“寒露”的仪式感。

烘青豆茶又称“七味咸茶”,已被列入杭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烘青豆茶冲泡过程中除了加烘好的青豆外,还会配上春笋干、菰芝麻(中药名紫苏)、丁香萝卜干、炒青茶叶、茶枝柑皮(浙江省地俗称茶枝皮)、五香豆腐干等6种材料,又称七味茶,具有生津解渴的功效。

在普宁村西村坝,村民马凤玉一大早就在自家的田里忙活起来,采摘刚成熟的毛豆,随后喊上邻居,一边聊天一边剥豆。嫩绿的毛豆剥好后放入锅中焯水,等到七分熟时,再将其捞出。制作烘青豆茶,烘豆的过程最为讲究,架网框于炭火之上,将青豆铺平,翻动的次数、频率要视炭火的温度而定。“要烘7、8个小时,火小时约20分钟看一次,火大了,就得守在这里看着了。”马凤玉告诉记者,烘豆的炭火火候很讲究,火不能太大,太大了豆子容易焦。

时至今日,吃咸茶已烙进仁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有增进邻里关系的“打茶会”,也有新媳妇招待夫家女戚的“新娘子茶”,还有庆祝新居落成的“上梁茶”……独特的饮茶文化成了淳朴乡间不可或缺的民俗,滋养着每个人的心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