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平湖市局打造“息事无讼平和调解”品牌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今年以来,平湖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挖掘“息事无讼”理念内涵,将该理念与“平和报本”的城市人文精神相结合,探索建立“息事无讼·平和调解”模式,助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努力打造具有平湖辨识度浙江影响力的基层治理品牌。目前,通过运用“息事无讼·平和调解”方法,全市诉前调解成功率为90.61%,位列全省第一,推动万人成讼率连续五年下降,经验做法嘉兴信息《每日汇报》录用,并受到《中国新闻网》《人民论坛》《浙江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的关注报道,工作成效获得平湖市周军波市长批示肯定。

一、重基础、定架构,以“无讼”理念筑矛盾化解基石。一是“一种理念”统揽全局。积极拓展“息事无讼”品牌内涵,将该理念文化与平湖城市人文精神相结合,探索谋划“息事无讼·平和调解”工作理念,建立矛盾纠纷“调解前置、诉讼断后”的“无讼”纠纷解决体系,研究出台《关于健全完善“息事无讼·平和调解”机制的若干意见》,构建形成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机制优势。二是“一个中心”聚合资源。进一步强化力量聚合,在嘉兴率先打造成立“息事无讼”研究中心及若干个“平和调解”工作室,采取“平台实体化、机构虚拟化、资源整合化”的运作模式,市级层面设立“息事无讼”研究中心,依托浙江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等专业法治力量,拓展基层社会治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三是“多类培训”提升技能。加强“息事无讼”治理的教育传播和应用培训,开发息事无讼治理教学专题课程,开展无讼文化学术研究,举办队伍培训、“息事无讼”文化沙龙、案例研讨和技能比武等,为各级调解组织、网格员队伍、信访维稳干部、政法干警等提供研学和技能展示平台。

二、重联动、定机制,以“无讼”制度建矛盾化解体系。一是创设“工作指引”机制。在嘉兴率先发布共有13项内容的《“息事无讼·平和调解”工作指引方法》,首次建立了多方参与、权利义务、司法机关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制作群众问答手册、化解流程图,通过案例选编、情景设定、自我测评等方式,详细罗列符合《工作指引方法》的受案情形。二是建立“三级息讼”机制。建立健全“1+9+X”市、镇街道、部门三级矛盾纠纷化解运作机制,通过市级矛调中心、镇街道矛调中心以及“无讼”工作站(室)、个人品牌调解室多元发力,及时引入“提、议、调、督、评”“无讼”五步工作法,即“发现问题、协商讨论、调节处置、监督指导、评议评价”,全流程服务矛盾纠纷化解。三是探索“诉调对接”机制。针对矛盾纠纷化解难度,探索推出跨地域、跨部门“诉调对接机制”,加强与信访、矛调、法院等部门的对接联系,及时对接化解难度较高的案件,并建立定期联系、信息联通、矛盾联调、应急联动“四联”模式,加强矛盾纠纷的释明协调、引导分流。目前,约有75%的案件通过诉前引调进入调解程序。

三、重调处、定服务,以“无讼”机制提矛盾化解质效。一是实行“三色化”监测预警。探索建立市级“派单”、镇级“转单”、一线调解员“接单”的纠纷监测预警机制,由市司法局和矛调中心对案件落实“红色、橙色、黄色”三色化分类管理,通过统计量表、数据碰撞、比对分析等方式,对案情开展综合评估、分析研判,预测评定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等级,为责任部门和属地镇街道提供风险预警提示。二是试行“一件事”一次办结。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工作模式,专门组建由司法局、矛调中心、属地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法律顾问、村(社区)干部、“老娘舅”“无讼员”等力量构成的调解专班,将案情划分为特急、紧急、一般“三个等级”,即视案情复杂程度和当事人居住地、生活习惯等特点,由当事人个性化选择若干调解资源,针对性开展调解处置。一年来,累计成功调处纠纷6800余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244件,涉案金额达3亿元。三是施行“100%+X”品牌服务。创新打造“司法蓝”“100%+X”服务品牌,即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做到工作职能100%履行、服务承诺100%兑现、合法诉求100%满足,同时尝试推出若干个增值服务“大礼包”。以案件受理、人员指派、调处化解等环节为重点,组建成立护航案件化解的“政策指导团”“法治服务团”“法律监督团”“人才储备库”等“四团一库”队伍,有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实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