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诏安建设:青山添绿,富硒茶园满飘香

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茶树似层层绿波,漫山遍野,一股淡淡的茶叶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走进建设乡的茶园,山色如黛,宛若桃源。

“一芽一叶一抹香,一人一袋采茶忙。”采茶的农人满脸笑容,手指在茶树上翻飞,一片片新叶落入茶袋。“我们村茶叶越来越好,风景也变漂亮了,我们还可以通过在茶山上采茶来务工赚钱,大家的生活幸福感都很强。”目睹了家乡发展变化,茶农李大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至纯的水、至美的山,孕育特有的茶香味道。“种植场地光照条件好,我们本地的气候也十分适合发展茶叶种植产业,管护好我们的茶叶,”诏安县顺炎茶叶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淑滨介绍道。

据了解,建设乡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20~21 ℃,年无霜期在350d以上,年平均降雨量1500~2000mm。近年来,建设乡按照“产业结构互补性、项目发展持续性、生产效益高效性、产品定位特色性”的建设思路,以茶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将打造新品种、引进新技术作为切入点,突出精优高效、示范推广、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等功能,逐步建成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链条价值合理、茶业服务体系配套完善的一流现代特色茶业示范基地。同时,建设乡还形成了茶产业“一带两区三园”规划,完成改造以万石溪村、马头十八弯、长埔村和月港村为主的近万亩富硒生态茶叶种植基地,其中,作为诏安八仙茶“一溪两山”示范点之一的万石溪村立足2000亩的标准化作业茶园,着力发展和推广无公害、绿色及有机茶叶,健全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做大做强富硒茶产业,实现了农业产业化、产业农业化。

摊青、摇青、杀青、揉捻……在茶叶加工厂内,数台扁形茶炒制机器正在不紧不慢地工作着,看着那一根根小绿芽一点点变化,每一根茶叶都飘散着用心细捻的清香。

建设乡帮助诏安县绿缘茶业有限公司等24家茶叶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茶叶初制清洁化改造,显著提高“四化”标准生产比例。目前,辖区内共有68家茶叶加工厂,茶叶精制加工比例大幅提高,深加工转化率达到20%,实现了茶产业由传统廉价型向现代高效型的初步转化,同时促进了区域性产业发展,通过提升质效,全乡茶叶年产值约1.8亿元,带动群众就业5000余人。

烹茶品茗,茶叶在上下翻滚中舒展开来,汤色渐渐嫩绿明亮,清香沁人心脾,汲取着大自然的养分,每一片茶叶都积淀着精益创造。富硒的“田野”上,因茶而名,因茶而兴,下一步,建设乡还将在茶企与涉茶高校、科研机构、茶深加工企业之间搭建合作桥梁,探索“资源共享、标准共建、市场共拓”的产业化联结新模式,提升富硒茶产业品牌知晓率,让“小茶叶”变身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