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金坛区已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 筑牢乡村振兴“耕”基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中央一号文件也连续12年提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近几年,金坛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面积40万亩。

近年来,金坛区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的“五化”标准,集中力量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薛埠镇倪巷村南部一方田共1260亩,因高低不平、无排灌设施,发包价格低到100元/亩都无人问津。通过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及渠道工程建设,实现了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发包价格提到550元/亩。

金坛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波介绍,金坛区农田基础设施得到完善,田间道路通行能力明显增强,排灌系统也基本建立,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大幅增强。

据悉,金坛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以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土壤改良等工程为主,使一块块小田、窄田变成一方方宽田、大田,既提升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又提高了粮食综合产能。

2018年,金城镇培丰村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年度亩均增产50公斤,粮食产量达1100公斤。由于建后管护规范长效,环境改善效果好,又作为市级美丽农田试点项目打造生态化农田。

近年来,金坛区还积极探索将高标准农田建设融合于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农田试点建设,涉及东浦村、建春村、培丰村3个村,共1500亩,主要为生态排水沟工程、尾水塘整治工程、生态节点工程等,目前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截至目前,金坛区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并上图入库约40万亩。“十四五”期间,金坛区计划建设3万亩高标准农田,突出宜机化、规模化、生态化、智能化,促进农机、农艺、农田深度融合。

关键词: 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