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雨花英烈事迹!小剧场现代越剧《妈妈》成功首演


(资料图片)

进程过半的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热度不减,3月25日晚,原创现代越剧《妈妈》再现高潮,在南京星空剧场成功首演。

守正创新 戏曲传颂革命赞歌

小剧场现代越剧《妈妈》由南京市越剧团演出,根据雨花英烈孙津川及其母亲孙华氏的事迹改编,通过“失璋悲情”、“分梨分离”、“制止劫狱”等主要唱段,再现了革命年代雨花英烈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我们一般在写英雄的时候都是宏大叙事,而我这次《妈妈》提供了一种日常叙事的可能。”该剧编剧、总导演柏昱告诉记者,《妈妈》看似是个“英雄母亲”的叙事,其实也是关于“慈爱仁心”、“为母则刚”、“深明大义”的女性叙事,并在大量真实史料的基础上,用生活化、情景化的叙事打动观众。

越剧素以温婉灵秀著称,在表现方式上以唱、念、做为主。记者注意到,越剧《妈妈》在打斗、抓捕等场景中融入了“打”的元素,“这种文武兼备的样式,在传统越剧中并不多见。”该剧形体指导、原江苏省京剧院演员杨千里表示。“因为这是一部现代戏,所以不能完全照搬过去的程式化的手段,我们会做一些合理的嫁接,这样看起来既有戏曲元素,也能符合现代审美。”

作为一部现代戏,越剧《妈妈》在音乐创作上也有所创新。乐队中不仅有传统的丝竹鼓板,还加入了单簧管、大提琴、低音提琴和电子合成器,在编排上也充满了现代性。“《妈妈》的文学剧本有非常鲜明的音乐剧、歌剧特点,全剧音乐在保留越剧声腔特点的基础上,汲取音乐剧、歌剧音乐结构特点,特别是主题音乐的创作上,努力做到情感形象准确、可塑性强。”南京市越剧团唱腔作曲杨晓海说。

以“演”代“训” 青年人才崭露头角

作为一部“青年编、青年导、青年演”的小剧场作品,越剧《妈妈》的演员班底是一群十六、七岁的年轻女孩,她们是南京市越剧团的新进学员。该剧出品人、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杨庆锦表示,参加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为新学员们提供了广阔的成长舞台,“通过这个戏的排演,她们会更迅速的成长,为传统越剧注入全新的、鲜活的魅力。”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现代戏,还是挺有挑战性的。”陈妈妈的扮演者李思逸刚刚过完18岁生日,为了扮演好一位母亲,她从日常生活入手,反复揣摩角色,“会去观察那些四五十岁的女性平时的样子,包括我自己的母亲,进而提炼出角色特质。”

为了让小演员们尽快投入剧本情境中,南京市越剧团还组织演员集体观看影视作品和戏曲现代戏作品,并去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通过排这个戏,我真切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陈明川的扮演者丁沛孜说,“能扮演为革命胜利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烈士是我的荣幸,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得益于南京市文投集团、演艺集团“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本次跨行担任导演。她表示,参加越剧创排也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这次的导演工作实践,对自己今后的舞台的表演会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文艺团体,从红色基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实现红色文艺作品的创新发展,是我们始终认真思考和付诸行动的命题。”杨庆锦表示,南京市越剧团在打造《乌衣巷》、《凤凰台》等传统文化题材的“金陵三部曲”同时,计划为团里的小花们创排包括《妈妈》在内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三部曲”。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高涵 顾倩颖 章斌炜 编辑/康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