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云霄:防范校园欺凌 守护学生成长

2023年3月27日是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学生欺凌•呵护身心健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界定了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哪些信号说明孩子已遭欺凌?遭遇校园欺凌怎么办?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对校园欺凌说“不”!连日来,云霄县各中小学多措并举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宣传教育,扎实开展防范校园欺凌专项行动,加大治理力度,有效防范和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切实保护6.6万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为建设平安校园打下良好基础,为“青春之路”保驾护航。

管好责任“田”。成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落实领导负责,部门分工协作,教育督导部门专项督查的工作机制。制定完善校园欺凌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签订责任书120份,把防范校园欺凌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和综合考核重要内容,落实责任到岗、到人。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校园欺凌防治制度、政策法规、应急预案等,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应对能力。加强校园防止欺凌安全教育,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对欺凌事件进行快速反应,对加害者进行严肃批评教育,绝不姑息,对受害者进行及时救助、心理干预、司法协助等。

上好心育“课”。各中小学实现“心理辅导室”基本全覆盖。云霄县各级各类学校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80人。联合县彩虹社工中心、七彩虹志愿队、彩虹公益联合会,结合“云霄师生平安守护十百千万行动”公益项目、青春健康项目,常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重点对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随迁子女、学习困难学生,特别是遭受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等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家访、心理抚慰等,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增设学生人际交往、情绪调控、生命教育等内容,加强问题学生的关爱和帮教,有效预校园欺凌的发生。

形成工作“链”。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排查可能导致学生欺凌事件发生的苗头隐患,强化学校及周边日常安全管理,加强欺凌事件易发现场监管,完善学生寻求帮助的维权渠道。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特别要关注学生有无学习成绩突然下滑、精神恍惚、情绪反常、无故旷课等异常表现及产生的原因。着力搭建“防范—发现—干预—帮扶—诊疗—回访”工作闭环,实施一人一例全流程动态智慧管理,实现对青少年突发极端事件快速应对处置。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

念好宣传“经”。利用课间操、国旗下讲话、早会、班会、宣传栏、法制宣讲等形式广泛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专题教育。把法治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将安全教育与法治教育、课堂教学、德育活动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明确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强化校园规则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开展预防校园欺凌专题讲座49场次,召开学生欺凌防治主题班会200余场,发放警示宣传资料15000余份,促进学生把安全教育内化为终身受益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不当残忍的施暴者,不当冷漠的旁观者,也不当沉默的被害者,向校园欺凌说不!

筑好防护“墙”。优化配置学校安全管理人员,提高校园安全防范能力。聘请法治副校(园)长,配备专兼职校园保安。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安全保障体系,实行校园封闭管理,配足安全防护装备器械,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运行,联网率达100%。扎实开展“日巡、周检、月查”工作。

在防校园欺凌的过程中,什么行为才算校园欺凌,一直备受关注。学生之间,在年龄、身体或者人数等方面占优势的一方蓄意或者恶意对另一方实施“五种行为”(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他人身体或者恐吓威胁他人;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他人人格尊严;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恶意排斥、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或者以其他方式欺压、侮辱另一方,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可以认定为构成欺凌。

(通讯员:林敏 张瑞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