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文明,是一个人最好的装扮。在城市大街小巷,乡村房前屋后,我们总能见到志愿者的身影。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路上,石榴红民族志愿者、舞阳大妈等群体既是参与者,又是受益者,充分彰显了新时代的文明力量。

“不到一年的时间,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心二来自贵州,在德清工作已有十多年。作为新居民,她热衷公益,坚持参与志愿服务。

在王心二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兴山社区,抬头望去,管线在居民楼外侧整齐排布,并没有杂乱的“蜘蛛网”现象。王心二介绍说,去年以来,阜溪街道形成了“线网集成管道”上墙模式,对辖区20个老旧小区,300多幢居民楼进行综合整治,除了“网线整治专班”的强力行动,石榴红民族志愿者们也通过“日巡查、周通报、月分析”的长效管理机制,夯实“飞线”整治成效。

今年,阜溪街道兴山社区发展势头正劲。附近商铺规范经营,社区环境整洁有序,这要归功于石榴红民族志愿者的默默付出。

“以往,居民只管好自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社区集体意识不强,经过广泛宣传,现在,大家的文明素养普遍提高了。”兴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沈建平直言,石榴红民族志愿者就是基层治理的“最强辅助”。“之前,社区里毁绿种菜、毁绿停车的现象屡见不鲜。经过志愿者多次上门劝导,目前,毁坏的绿化已经补种了花草。”

阜溪街道常住人口7万余人,其中有36个少数民族新居民5500余人。针对新居民风俗不一、文化多元、社会治理难度大等问题,2017年,阜溪街道启动实施了幸福阜溪工程,通过成立公益基金、培育社会组织等形式,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德清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只有人人参与,才能共建文明之城。”王心二这样说道。

文明不是侃侃而谈,它蕴藏在点滴行动中,它要靠行动来证明。在舞阳街道灯塔村,村民自发清理河道;在上柏村文化礼堂,舞阳大妈学习亚运相关的英语单词;在宋村村,马灯队的演员们把非遗文化与文明礼仪结合起来,以表演的形式宣传浙风有礼,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从以前的不理解,到现场主动参与,文明理念已传进千家万户。”舞阳大妈朱会娥说,文明不是小事,城市的文明改变,最终受益的是百姓。从一个人做,到一群人干,在舞阳街道,人人都是文明参与者,人人都是文明见证者。

如今,沿着104国道从北往南,路口车辆文明礼让,道路两旁环境宜人,在德清这座小城里,文明之花悄然绽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