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促共富·特派员在行动│朱丽燕:科技服务永远在路上

编者按:科技特派员制度在磐安实施20年来,特派员们行走在田间地头,以帮农民增收为目标,将自己的科研成果送入千家万户,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磐安高质量发展。为了宣传科技特派员为磐安作出的突出贡献,县科技局、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开设“科技促共富·特派员在行动”栏目,敬请关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物名片:

朱丽燕,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栽培与植保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派驻冷水镇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中药材是磐安的特色产业,磐安地处山区,交通相对不便。作为市农科院的植保专家,朱丽燕主动请缨回到家乡,派驻到磐安县冷水镇。五年来,她访企进村入户,对冷水镇食用菌、中药材、蚕桑、蔬菜专业种植等产业和当地龙头企业开展实地走访,积极调研浙贝母病害发生及用药情况、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情况等,深入了解全镇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积极开展服务指导、试验研究、技术培训,努力发挥技术专长和团队优势,扎根基层,深入一线,为当地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要发展好一个地方的产业,示范带动必不可少。”朱丽燕说,为更好地服务、支撑磐安中药产业转型升级,朱丽燕牵头带领市农科院植保团队,向金华市科技局积极争取实施了《浙贝母地方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灰霉病治理技术研究》《基于道地性评价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等一批项目,在磐安落实项目示范基地、种质资源保存等基地3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朱丽燕深知传授技术和知识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她紧扣农民需求,主动下沉基层,送服务到田间地头,常年联系冷水、新渥等地浙贝母、高山瓜菜种植大户,开展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三年来,朱丽燕先后在磐安各主要农作物种植基地开展植保技术培训会10余场(次),培训农民600余人次,接听咨询电话500余个,出诊各类农作物病、虫、草害疑难杂症及药害事故35余起。

有事就问“特派员”。春季多低温阴雨天气,浙贝母灰霉病、元胡霜霉病易发,朱丽燕三天两头赶往中药材主要种植基地及种植大户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我家的贝母发霉了怎么办?”听到询问,正在走访种植大户的朱丽燕赶紧跟着农户前往实地探查,由于种植地块为往年留种田,田间病原菌基数高导致部分植株已出现腐烂、枯死。仔细询问相关情况后,朱丽燕给出现场诊断并针对性地提出对口药剂应急防控方案,连续几周进行现场跟踪指导,实时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我的贝母收获了,比去年产量还高了很多!”电话那头的农户难掩丰收的喜悦,朱丽燕也松了口气。

作为一个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田专家”,朱丽燕的到来不仅为磐安的特色产业带来了新思路、新方向,同时也为当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融媒记者 蒋潇晓 编辑:卢跃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