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这里是虞洽卿的故乡,从小乡村走出去的他不忘建设家乡,造码头、通火车、办学堂,带来了新式的理念和风气,为这里赢得了“民国第一村”的美誉;这里也是远近闻名的典范村,老宅旧屋、蜿蜒小弄,摇曳的民国风情令人产生穿越时空的遐想,兴旺的发展业态、洋溢的文明新风,又分明透着时代的活力。这里就是美丽的龙山镇山下村。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虞洽卿故居,历经风雨依然伫立,精巧的石刻木雕透着气派,茂密的大树投下温柔的树荫;石板路上空高高悬挂着彩灯,墙体上的装饰彩画,为青瓦白墙增添了一抹亮色与活力;百年老宅树滋堂和继勤堂,在时光的浸润下流露出愈加沉稳的气质,修缮工程则赋予老宅新的生命力;万顺酿造厂里还保留着劳作时的工具,无声地讲述着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从村口一路向村里漫步,沿途的人文古迹无不彰显着这座小村的悠久历史底蕴。
“民国风情是山下村的特色和亮点,我们村庄的发展建设都是围绕着挖掘、展示好民国风情来展开的。”山下村党总支书记沈志明介绍说,山下村按照“全村整治、全面提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民国风情一条街”打造为引领,深入挖掘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传统风貌,以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确实,整治一新的乡村面貌、独具魅力的民国特色,吸引了多种多样的业态进驻山下村。“85后”黄女士在山下村租了一间店面开起了咖啡厅。“其实我是龙山镇其他村的村民。”黄女士笑着说,当时决定来山下村开咖啡店,看中的就是这里的环境风貌。“整个街区都很有特色,各方面的配套设施也很棒,周末、节假日游客多,因此店里的人流量还是比较可观的。”更吸引她的,是山下村推出的配套政策。据了解,山下村提供“三年免租金、装修有补贴”的红利,“这样一算的话,我的成本可以少十几万,这对我们这样的小店来说是巨大的利好。”如今,山下村有着餐饮店、咖啡厅、特产店等多种商业业态,活跃着商业气息。
随着村庄的不断发展,村民不仅鼓了“钱袋子”,还富了“脑瓜子”。今年,龙山镇与市新华书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合作共建,将山下小学打造成了“山下书院”这一慈溪市首家综合性乡村书房样板,通过引进外部资源、挖掘本土特色等方式,推动乡村精神共富。
走进这间始建于1906年的旧宅,如今内部已经焕然一新。挼蓝、映碧、浣花、补树等4个不同功能的图书借阅室日常免费开放,咖啡吧等区域方便读者休闲小憩,开放后这里已成为村民们看书学习、放松身心的“桃花源”。为了方便读者,山下书院还启动了“农家书屋+新华书店”微改革项目,打通了图书馆借阅系统和新华书店零售配系统,用市图书馆的借阅卡就能在山下书院里办理图书借阅。“放暑假了带孩子来这里看书买书真的很方便,再也不用开很远的车去市区了。”山下村村民张亚姣这样告诉记者。
在“宋韵满城,书香龙山”的雅集上,文艺爱好者们分享对阅读的体悟,演绎跨越历史的浪漫;体验非遗活动,交流观影心得,制作传统美食,耕读山下系列研学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全民健身广场、文化礼堂、春泥书屋等公共文化阵地敞开大门,丰富村民业余的农村文化生活,组建放飞梦想合唱队、龙舟队、舞蹈队等文艺团队有声有色……“精神富足”四个字在山下村变得更加具体可感。
眼下,山下村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通过立面改造、景观节点提升、业态招引、历史场景再现等形式,营造民国风情的沉浸式氛围,不断创新乡村多业态融合发展新路径。”沈志明说。一幅美丽的长卷已经缓缓展开,未来还有更加缤纷的色彩落笔,更加生动的场景显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