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期,县应急管理局围绕提升营商环境、作风建设、执法质量三个方面工作,着力在优化五个环境上下功夫,全力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

一是在优化政策环境上下功夫。县应急管理局法规科牵头负责,制定宣传计划,各职能科室结合自己科室工作实际,在平时工作中结合执法检查,向服务对象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守法意识,做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服务水平。

二是在优化服务环境上下功夫。围绕市场主体期待,着力打造人性化执法模式,县应急管理局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十不准要求:不准不按法定程序,现场擅自表态对企业采取停产、停水、停电等措施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准不按规定批准执法、违规执法、多头执法和重复检查;不准对新业态、新模式简单否定,过度执法;不准对历史遗留问题久拖不决;不准对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和制度规定“打折扣”“搞变通”“设路障”;不准在管理服务对象面前居高临下,违规表态和口头承诺;不准强迫、暗示推销指定商品,指定或变相指定咨询、检测、安全评价等中介服务;不准政商之间“亲”“清”不分;不准所谓避嫌不愿不敢同企业家正常交往;不准吃拿卡要。该县相关部门突出抓好备案管理、监管执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治理整顿,坚决打击吃拿卡要、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等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行为。

三是在优化要素环境上下功夫。对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嵌入式”服务,需要县有关部门进行备案、论证的,在第一时间完成相关工作,推动重点项目快速落地。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保姆化服务,把“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的要求贯穿服务始终,不能只踩刹车不踩油门,只设路障不设路标,想方设法把应该办的事办成办好。

四是在优化执法环境上下功夫。重点是处理好监管和服务的关系,推行落实“执法+普法”“执法+服务”和包容审慎执法措施,落实首违不罚执法要求,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实施行政处罚信用修复主动告知提醒制度,对纳入“黑名单”管理企业实行跟踪研判优化服务,确保行政处罚信息及时修复,“黑名单”管理企业按期移出,让市场主体发展得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规范权力运行,最大限度降低执法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五是在优化人文环境上下功夫。坚持外展形象、内创一流,对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确定的系列活动,努力形成“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社会氛围。该县对内围绕市县考核工作目标和业务考核工作任务,并作为工作第一要务开展工作,力争在年底各项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孙士奎 李国耀)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