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力 创机制 强保障——市教育局深入实施优质教育重塑工程综述
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的过程中,市教育局深入实施优质教育重塑工程,形成“12225”发展思路,拟定《阳泉市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用改革思维重新审视教育发展,全方位强力推进系统性改革举措,全面构建改革激励机制,推动教育改革全面走向深入。
一个牵引 集聚教育改革合力
(资料图)
市教育局围绕重大改革项目任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阳泉市关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改革牵引,围绕落实《意见》“教育评价”“教育督导”等重点任务,配套拟定《阳泉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阳泉市关于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实施方案》等多项保障政策,形成了“以一个《意见》为核心、N个配套政策为保障”的具有系统性、协同性、前瞻性的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体系。
同时,制定了落实《意见》的责任清单、重点工作责任清单、目标责任考核责任清单等“三个清单”,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科室,靶向发力,攻坚推进,全方位提升教育质量,重塑教育品牌。
八大重点 创优激励竞争机制
巩固落实“双减”政策机制。出台落实“双减”政策7个配套文件,发挥学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建立工作专门协调机制。拟定《阳泉市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细则》《阳泉市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控工作预案》等,强化校外培训监管,规范150多所学科类培训机构行为,明确阳泉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核查校外培训机构底数,实现预收费监管和风险保证金全覆盖,全面清理校外培训广告,实现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转登为非营利性机构,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印发《阳泉市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实施方案》等工作方案,制定“30条举措”“负面清单30条”“一日清单”,成为山西省首个落实“双减”政策出台具体举措的地级市。坚持公益导向,实现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阳泉市219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惠及学生11.3万人。
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机制。选优配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队伍,科学选用近70名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阳泉市中小学领导班子,全面推进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举办阳泉市中小学书记、校长培训班,提升领导干部队伍履职能力。落实市委红色领航战略,在阳泉市教育系统深入创建“红色育人”党建品牌,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烛”精神,打造红色堡垒,传承红色基因。扎实开展“心行”教育,认定21个“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和“研学实践活动基地”,创建清廉学校,深化“排忧行动”,推动实现强基固本、强师铸魂、强教筑梦。
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从优化管理、完善运行、强化问责、创新模式、落实保障“五大机制”方面提出改革举措,真正使教育督导“长牙齿”、上水平。
完善队伍培养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待遇,阳泉市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5%,全面提高阳泉市教师年均收入待遇,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提升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开展阳泉市校长、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和教师、校长队伍专业素质提升培训。出台《阳泉市名师名校名校长培养“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选拔培养1000名名师、100名名校长,创建10所名校。围绕“十百千”工程,表彰教育功臣、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等153人,表彰先进单位10个,全面打造名师、名校长两支队伍。
引深办学模式改革机制。按照《阳泉市关于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的意见》,在阳泉市范围内遴选基础教育阶段近30所学校,成立了16个教育集团,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度融合教师、管理、教学、资金和评价资源的优势,促进城乡教育资源优势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推动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进入新阶段,城区、矿区教育集团化改革在教师、教学资源改革等方面逐步引向深入。
打造高中高质量发展引领机制。印发《推进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阳泉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提升计划(2017-2020)》,按照普通高中原则上进城、整合4轨以下高中,控制压减20轨以上高中的办学规模,整合提升一般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实现每10万人口拥有一所普通高中学校,每30万人口拥有一所省级示范普通高中学校。通过高中阶段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阳泉市高考成绩企稳回升,6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一本达线率超出去年1.2个百分点,二本以上达线率与去年持平,人数较去年净增433人。
健全智慧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主动争取省、市两级支持,推动落实资源供给模式创新、数字校园普及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全覆盖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推进“智慧教育平台”和“智慧校园”建设,市、县(区)分级建设试点校,建立健全经费保障和应用激励机制,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力争在山西省率先建成“省级智慧教育示范市”。目前,已出台《阳泉市智慧教育建设需求方案》《阳泉市智慧教育技术方案》,确定智慧教育建设项目平台建设方案,申报认定13所智慧校园示范校。一期工程已落实资金6192万元,并分解下达。
深化省校合作机制。坚决贯彻落实深化省校合作的部署,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成立工作专班,积极与全国高校和省教育厅对接,与清控人居集团、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强力推进“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基地建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五项基础 强化事业发展保障
优化布局结构。按照省定任务,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不优的问题,改造建设了18所乡村寄宿制学校,撤并偏远小规模学校55所,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布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针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不实的问题,建设认定32所普惠性幼儿园,阳泉市学前适龄儿童毛入园率为92.3%,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为53%,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幼儿占比80.1%,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下大力改扩建寄宿制学校,引导乡村义务教育走规模发展之路,2021年建设改造寄宿制学校18所,促进城镇义务教育走优质发展之路,撤并义务教育学校55所(小学45所、初中10所),积极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走深化改革之路。
推进中考试点改革。阳泉市首批中考改革试点学生中考工作已圆满结束,初步形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中考招生录取模式。坚持全科开考,学什么考什么,坚持多元录取,综合素质评价,坚持发展高中,促进包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整体发展。加大监督力度,明确市、县(区)、校三级责任,形成覆盖各个层级的中考改革制度保障体系,积极推动阳泉市各高中学校落实自主招生政策,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实现多元化。
积极筹备高考综合改革。成立高考综合改革领导小组,明确综合协调、经费保障等职责,对高中教育改革、高中教学科研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保障、招生考试能力建设、督导检查等重点任务细化分工。落实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高考综合改革基础条件建设有关问题的督办单》要求,实施标准化考场升级改造项目,组织召开阳泉市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推进会,各县(区)及市直学校根据实际,深入查找不足,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稳妥推进改革。
职教改革融通发展。按照阳泉市《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启动“阳泉职教园区”工程。阳泉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建设先进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医护康养、新型现代服务业、资源环境五大专业群。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依托特殊教育专业优势,打造特教康养、早教幼教、新媒体应用、大数据技术等四大高水平专业群。阳泉师专“网络育人思政教育工作室”入选“年度省级思政教育工作室拟培育项目”,4个项目入选“省级特色文化育人品牌”名单。
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印发《关于在阳泉市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正风行动”的通知》,持续开展师德师风整肃活动,建立教师师德承诺制度和师德档案,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下发《致中小学教师的一封信》。突出“清廉教育”,建设清廉学校,深化教育系统“排忧行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营造良好育人风气。注重选树先进典型,加强激励引导,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和专业素养。
今后,市教育局将以狠抓落实为主基调,着力推进党建引领铸魂育人行动、立德树人培根启智行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行动、优质均衡教育创建行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人事薪酬管理改革行动、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行动、智慧教育提档升级行动、人才保障事业发展行动、校园安全专项整治等十项行动,全力推进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真正让改革的红利惠及阳泉市广大百姓。(国栋 恩杰 俊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