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淮安市三举措实现集装箱增量新突破

2022年,市委市政府围绕枢纽港建设总要求,根据“一城一港一中心”定位,以及与上海港、省港合作契机,提出“力争40万箱、冲刺50万箱”的发展目标。截至7月,淮安港口已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38万标箱,同比增长42.64%。

一是长外贸。淮安市较大的外贸企业约150家,其中重点大型外贸企业30家。据市商务局统计,淮安市各县区具有代表性的规模企业外贸进出口集装箱生成量约10万标箱,约占淮安市总量的60%。2022年,淮安新港将紧抓与上港、省港合作新契机以及淮安海关新港监管中心落成新机遇,加快推进合资公司成立,联合淮安海关、商务局(口岸办),全面提升口岸服务能力,进一步打通外贸出口通道阻碍。重点围绕“ICT项目”、“外贸陆改水”等业务新模式推动外贸箱量增长。

二是挖内贸。充分发挥淮安港集聚港、航、货一体化优势和主观能动性,深耕内贸市场,聚拢周边货源,与船公司、货主企业加强联系,增进合作。紧扣运输结构调整契机,推进大宗物资散改集、公转水增量转化。外部地区主要利用区间航线延伸货源,凤阳地区重点开发石英砂、白云石、玻璃、板材、粮食等货种业务。武汉方向延伸至九江、重庆、泸州方向货源有海晶盐、高岭土、石材、石英砂、纸张、石子等。交叉腹地主要宿迁、连云港、宝应,货源集中在大米,马口铁,玻璃等。通过对区域重要货源的控制,以控货主导市场,使箱量形成有效集并。

三是促中转。淮安新港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将苏北运河沿线及鲁西南港口集装箱航线串珠成链,并全力推动“淮河战略”,以中转航线为依托,沿淮河而上开拓市场,进一步深挖运河、淮河沿线内外贸货源市场,打通河南、安徽等内陆地区沿淮河—运河—通江达海的新通道,扩大中转航线延伸辐射区域市场生成量,变市场存量为箱量增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