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黄集街道人大:三举措促进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出实绩

今年以来,黄集街道人大工委坚持人民至上这一主体,传递群众呼声,帮助群众解决诉求。采取有效举措,实现代表履职有平台、有机制、有保障,促进区级人大代表积极发挥履职作用,尽责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坚持发展宗旨,搭建代表履职平台。街道成立“人大工作室”,各选区建立“代表活动之家”,配备联络员,建立代表工作活动制度,明确服务清单,设置联系热线、意见箱和微信平台,调动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引导代表受理群众提出的意见及建议,为各项决策提供政策和建议支持。设立“人大代表接待日、接待周、接待月、接待季”,重点围绕高效农业、农民就业创业、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涉农政策落实、土地流转、征用补偿等,做到上传下达,沟通联系、信息反馈、协商解决,确保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创新履职机制,激发代表履职活力。在日常履职过程中,明确代表们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社会服务承诺,围绕代表职责提出履职承诺。鼓励人大代表在一线担当作为,争当“民情搜查官”,积极搜集社情民意,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争当“致富助推官”,带头做大产业规模,传授分享致富经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致富;争当“矛盾调解官”,把老党员、种养大户、弱势困难户、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群体作为重点对象,采取多方联动举措,帮助解决党员群众实际需求。

突出为民导向,提升代表服务水平。人大工委积极搭建代表教育培训平台,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能够树立长期作为的责任意识、广泛参与的代表意识、发挥作用的主体意识,切实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到目前,街道人大代表积极主动到周边园区企业了解用工需求,帮助243名群众实现就业创收。通过努力,促使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推出服务窗口移动到户,针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等部分特殊群众的需求,将社保养老、残疾评定、计生补贴等业务进行上门办理,自觉将“群众找服务”转变为“服务找群众”,共完成服务事项264人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关键词: 自身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