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霞浦街道:一个都不能少,通山未来社区1494名工友安全“大转移”
“绿城·通山未来社区工地3个标段、1494名工友已全部撤离并安置完毕。”在避灾点里,工友们或悠闲聊天,或跟家人视频电话报平安,或安心闭眼休憩。转移工作的高效、安全和有序,得益于项目团结有力的绿城·通山未来社区项目临时党支部。
“‘轩岚诺’来势汹汹,大气环流形势复杂,移动路径多变,随时将会出现大风大雨天气。”郑胤是绿城·通山未来社区临时党支部的党员,从计划撤离到安置好所有工友,他已经忙碌超过6个小时。据郑胤介绍,临时党支部主动按下防台“增压阀”,充分发挥临时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借鉴住宅小区的“网格化治理”,将避灾点划分成10个网格,由临时党支部党员担任网格长,60余名热心工友主动入格成为“网格员”,积极参与防汛防台志愿服务等工作。
“考虑到有不少女同志,我们还专门在楼上划出了女性专区。”“你是哪个标段的,还需要什么,可以随时联系我。”从昨日15点开始,“网格长”们已经忙活到顾不上喝一口水,从划分区域、管理铺位、安排饮食、现场巡查、给工友做思想工作,到做好本片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他们一心只有将整个避灾点都管理得井然有序。
除此之外,临时党支部还成立了预警通讯、现场抢险、安全用电、应急保障、人员转移、医疗服务等8支“党群先锋队”,建立完善了防汛应急预案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全力守护工友生命安全。
“放心,绝对保障你们充足用电!”党员吴伟杨是安全用电“党群先锋队”队长,他的主要职责是带领5名队员为避灾点接线送电。据了解,今年通山未来社区项目的避灾点在绿城已竣工尚未交付的自建项目——凤凰金融中心,单层面积有约2000平米(避灾临时借用1号楼共3层),是一处较为合适的临时安置点,唯一的缺点是仅有管道电井配备正常供电配电箱。为此,吴伟杨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接电方案,随后带着队员到现场进行根据现场综合评估,开展临时接电工作。
经过紧急协商布置,避灾点在两小时内便布置好了现场接电工作。“我们的电缆足够长,挪动位置也没问题。”吴伟杨说道,为了保障用电安全,工作人员还将裸露在外面的电缆用保护槽护严实,放置警示标示,确保送电工作细致周到。“避灾点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接电,为我们1400多名工友送来必备用品,真是多亏了他们。”避灾点的工友们也对这支负责安全用电的“党群先锋队”赞不绝口。(记者 郑侃轩 通讯员 吴月辉 支倩君)
关键词: 霞浦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