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村以桥为“媒”打开一条致富通道

9月27日,笔者在华埠镇新华村马尪溪看到,一座新建的大桥,一头连接着农田和村庄,一头连接着山和水。“这是一座‘共富桥’,村里好大力气才建成的。”站在新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王高平告诉我们。

新华村是新安江库区移民村,地处马尪溪畔。全村有203户,647人,拥有耕地535亩,林地2155亩,其中,有部分耕地和林地在河对面,隔河相望。俗话说,隔河千里。明明近在咫尺,却要绕道数公里,往往是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劳动效率低。日落西山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桥成了该村几代人的梦想。由于村集体经济困难,始终未能如愿。

近年来,新华村通过农房整治,“三改一拆”和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的支持下,先后建起了村办公楼、广场、停车场、公厕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美中不足的是,缺乏产业支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

村庄的河对面有梅家坞、长家坞和下坞,共计2000多亩林地,另外还有山脚地、边角地300多亩,而且“三坞”相连,周围无人居住,自然条件好,像个“世外桃园”。曾经有许多农业主体看好这里的“风水宝地”,纷纷伸出橄榄枝,表示愿意投资开发,发展种养殖业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但由于没有路而遗憾的放弃。 “要致富,先开路。”王高平说,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尤其是移民村。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村里决定再大的困难也要打通这条致富路。但打通这条路的难点,要在马尪溪上建一座大桥,宽6米,长70米,需要投资200余万元,对一个薄弱村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于是,村里千方百计筹错资金,在自筹资不足的情况下,积极与县财政部门和民政部门对接,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和移民扶持资金项目。就这样,一座通往“风水宝地”的共富桥,在村两委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2021年10月27日开工。目前,已通过县有关部门竣工验收。

“桥通了,路通了,再也不用走那么多怨枉路了。”84岁的村民王海生高兴地说,现在到河对面干活可方便了,分分钟就到了,而且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穿着皮鞋、骑着电动车也能干活。 “下一步,村里准备召开乡贤座谈会,集思广益,对‘风水宝地’的农业开发项目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并鼓励乡贤回乡创业,同时,对外农业招商,带动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实现通过‘建一座桥、通一条路、养一方土、富一方民’的共富愿景。”王高平说。

关键词: 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