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淮安区:织牢卫生底网 守望病有所医

一直以来,基层卫生工作关乎民生福祉,承载着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新冠疫情防控防控,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为筑牢卫生健康网底,淮安区采取多项措施稳步推进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为广大群众托起“病有所医”的幸福感。

打造医共体,构建基层发展新格局。淮安区以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出台实施方案,组建成立以淮安医院和楚州中医院为龙头的两大医共体。同时,优化调整基层医疗资源布局,重点打造建制镇卫生院,将非政府驻地卫生院转为分院,将原有的26家基层卫生院整合成13家卫生院和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两大医共体为核心的“2+3+13”发展格局,实行“一个法人、一套班子、一本账册、一套考核体系”。让原本分散、薄弱的医疗资源集中起来,让原本昂贵、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乡村,实现医疗资源横向、纵向整合。同时,通过信息化为基层医院赋能,目前正在搭建区域影像信息系统,集成远程诊断、云胶片、远程会诊等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也可获得大中型医院预留的检查资源,促进分级诊疗工作,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负担。

强化人才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基层振兴,关键在人。淮安区积极开展卫生人才引进工作,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方式,为基层卫生院输送新鲜血液。去年以来招聘基层卫生人才132人,签约聘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53人。引得凤凰来,还得留得住,为了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积极性,淮安区积极完善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激励机制,落实职称晋升和倾斜政策,合理核定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落实边远地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津补贴政策。同时,积极拓宽农村医疗机构人才培养渠道,多次组织基层医生前往市一院、淮安医院开展规范化培训。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训,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提升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有好服务。

转变发展思路,擦亮基层服务品牌。淮安区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各基层医疗单位病区布局,更新医疗设施,改善就医条件,淮安区2家卫生院配备核磁共振,11家卫生院配备了CT等大型检查设备,3家卫生院创成省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成省社区医院7家。今年7家卫生院建设三级中医馆,4家建设四级中医馆,1家建设五级中医馆。走“专科兴院”道路,开展特色专科建设,施河卫生院重点加强消化内科建设,建设消化内镜中心;流均镇卫生院大力突出眼科建设,配备专用手术显微镜、非接触眼压计、眼A/B超影像工作站等设备,持续开展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抗青光眼手术等;河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六院合作,新增了康复科室,上海的专家定期来院坐诊,满足周边群众对康复治疗的需求。

关键词: 病有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