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变废料为肥料,推动菇产业大发展

日前,在位于箬横镇新基村的蘑菇基地内,当双孢菇基质废料从菇棚仓转运出来后,闻讯赶来的葡萄种植户们欣喜不已,大家按照各自订单量有序装车、转运,随后纷纷堆埋在葡萄植株根部,以调节土壤酸碱度、增强土壤供肥力。

作为浙东南最大的双孢菇种植基地,该基地于今年7月份正式迎来了首批双孢菇开采上市。负责人陈财鸿介绍,基地引进了目前最先进的爱尔兰弧形种植技术,从基质进棚到产菇实现全流程智慧系统控温、控湿、控压、控含氧量,一年四季皆可收获。“现在菇棚共有16座,含配套设施共占18亩。按此测算,双孢菇日产量达3.3吨,年产值1400万元,是传统大棚种植效率的8倍多。”陈财鸿说。

高效率的背后,关于双孢菇基质废料的转运成为了一大难题。之前,完成了“使命”的双孢菇基质从菇棚内被清运出来后,一般都是露天堆放或转移堆埋,造成了不少的水环境、空气环境污染问题。“这些基质虽然营养成分仍旧很高,但已不适合双孢菇的生长。同时,传统种植后的基质内存在大量的细菌,不易被转运到其他作物领域充作有机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令人头痛的农业废料。”陈财鸿介绍,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决定先进行一定的去菌处理,使其从废料变成肥料,成为葡萄、柑橘等果蔬作物喜爱的“健康美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新基村蘑菇基地发挥“党建+共富工坊”平台作用,及时联系周边各村居葡萄、柑橘等果蔬种植户,分批定点定时消纳基质废料,使之成为菇产业末端创收的“聚宝盆”。

“这样的操作下来,菇产业长期以来的尾部基质废料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一方面能够降低下游种植户购肥成本,让果蔬作物生长更加生态化、土壤营养结构更加平衡化,另一方面能够彻底杜绝基质废料带来的水环境、空气环境污染,让双孢菇‘数字’工厂长期保持一尘不染、一垢不存。”陈财鸿表示。

截至目前,该基地共清运了双孢菇基质废料90多批次,涉及1500吨,全部转运至周边近百户果蔬种植基地,实现净增利润20万余元。

接下来,基地将持续强化双孢菇基质废料处理、供需能力,不断健全菇产业“双碳”全链循环再生渠道,为镇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借鉴的生态路径、共富路子。

关键词: 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