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政府顶层设计推进,13个村从“单兵突进”到“系统集成”,槐泗镇:村村集体收入超百万元
寒冬时节,记者走进槐泗镇许巷村新建的50亩蔬菜大棚,只见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装盘、播种,育苗床架上一行行种苗绽绿吐翠,长势十分喜人。据介绍,这里是许巷村温室大棚种植示范引领项目基地,2022年10月落户,是该村在里下河农科所指导下打造的乡村振兴项目。
正在大棚里忙活的村民唐学坤告诉记者:“我在这里打工,一天收入100元,很开心。”许巷村党总支书记赵宪坤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集体经营种植大棚有几点优势,首先服务槐泗现代化农业产业园的扬州里下河农科所专家常驻这个项目旁边,可以同步提供技术支持和良种资源;其次我们和扬州锦春大酒店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对方要求进行订单化生产,保证蔬菜在种植之前就已经找到了销路,解决了后顾之忧。”在赵宪坤看来,蔬菜大棚项目的落户,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5万元,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据介绍,槐泗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就在许巷村境内,扬州里下河农科所的专家常年在此工作,许巷村温室大棚种植示范引领项目背后有农业专家的技术支撑,双方签订共建协议,专家为许巷村蔬菜生产给予技术指导。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许巷村温室大棚种植示范引领项目的落户,还是与农业技术专家结对共建,都是槐泗镇政府“扶上马送一程”,为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路先行的生动实践。
在槐泗镇北山(汽车)产业园服务中心,两幢占地约2500平方米的物业用房已进入外墙粉刷、内部装修阶段,物业用房的2-5层是人才公寓,每层1200平方米,内部空调、冰箱、宽带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将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连日来,槐泗镇政府不断接到工业园相关企业认租公寓的电话。
“人才公寓是槐泗镇8个村联建的集体增收项目,既可解决园区企业员工住房问题,又能给8个村集体带来持续性收益。”槐泗镇农经部门负责人万晓俊介绍,在人才公寓的建设上,该镇秉持“帮扶发展”的理念,由镇政府统一规划、设计人才公寓,并拿出1000万元支持陈院村、许巷村、肖胡村、林桥村、沈营村、龙尾村、凤来村、杭庄村8个村购置物业用房;同时镇政府成立专门的班子闭环推进建设、招租、管理全流程,解决各村后顾之忧,预计这个项目可为各村每年增加收入约16万元。
“聚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找准切入口,政府顶层设计推进,槐泗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已经从‘单兵突进’跨入‘系统集成’新阶段。”槐泗镇副镇长刘志介绍,以往村里多是走盘活集体资产增收路子,比如对厂房、仓库、闲置校舍等村级集体资产,采取招标承包、招商引资、租赁经营等传统方式,传统方式弊端较为明显,比如有的村虽然有一点资产,但苦于量少质低,不足以支撑某个项目发展。现在则是突出“系统集成”思维,即政府牵头,突破各部门、各项目“单兵突进”模式,形成联动、融合、闭环的矩阵。在这个体系中,政府负责统筹项目供给、平台服务、资源链接。近年来,该镇秉持“系统集成”思路,建成邗江首个乡村振兴馆,开发陈院村农业研学基地,开展龙尾村“老集活化”行动,举办“槐泗丰收节”等品牌节庆活动,联合常熟银行搭建农产品直播带货平台,对槐泗“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等特色产业进行推介。该镇立足都市农业发展定位,还打算沿S611打造团结村、陈沟村等乡村旅游点和“运河主题文化”等精品旅游线路。
放眼槐泗镇13个村,地理区位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特色有别,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坚持“一村一策”,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元发展之路,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政府之手引导,各村探索先行,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议题,槐泗镇各村“两委”干部一心谋出路、想点子,主动问策老干部、老党员、在外乡贤,形成奋楫赶超、奋进共富的浓厚氛围,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该镇村级集体收入保持5%以上的年增长率,2022年年底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面超100万元。
通讯员 周委委 孙倩 记者 詹叶青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