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校大学生担任主讲人 “微文学馆”让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原来苏东坡除了能写诗会书法,而且还是个‘吃货’,更是一个服装设计师!”南京市双塘街道胭脂巷社区居民李音“下课”后还在跟“同学们”复习这堂“微文学课”所学的知识。

(图1:胭脂巷社区居民共上“微文学课”)

今天(3月15日)下午两点半,南京市微文学馆的第二堂课在胭脂巷社区活动中心开讲,由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的学生朱丽芬担任主讲人,向50多名六十岁以上的“老学生”讲授《名家名作故事:苏轼、沈从文、海子》。

(图2: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学生朱丽芬授课中)

“苏轼被贬黄州仍然保持乐观,写诗作文,做东坡肉,设计‘子瞻帽’,这些都是他热爱生活、热爱百姓的表现。”自从上周末南京市微文学馆的社区文学课走进胭脂巷社区以来,李音觉得家门口的老伙伴们便成了“同学们”,而“老师”则是来自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的大学生。“他们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虽然年纪都不大,但是跟我们上课都很认真,讲得也非常细致生动。”李音的“同学”梅三保把授课的大学生称作“小先生”,“因为他们能抽时间来给我们老年人讲课,那就称得上是‘先生’,而且还讲了很多不常听说的知识,让我们对苏轼、沈从文、海子有了全新的认识。”梅三保家住仙鹤里小区,经常来社区参加活动,“回去之后要看看课表,下个星期还要准时再过来上课。”梅三保说道。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文化资源丰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学馆”即设立于此;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列入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图3:“南京市微文学馆”与“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教育实践基地”)

在此背景下,“南京市微文学馆”应运而生,丰富了退休老人的居家生活和社交活动。“我们的老年人文学兴趣课程目前在南京市内三个社区同时开展,每个星期都有,第一阶段的活动将一直持续到六月份,之后还会结合各个社区老人的实际情况,还会将著名作家‘请进来’到社区办讲座,还会带老人们‘走出去’到游学采风基地进行漫步式田园体验,打卡文学创作现场。”南京市微文学馆馆长谈丽慧说道。

( 《零距离》记者/周渝 通讯员/陈妙闽 编辑/国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