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泉抗战景区:打响红色研学游品牌 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卧龙泉抗战景区依托获评的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实景课堂等资源优势,不断优化配套环境,着力打造集休闲采摘、特色集市、精品民宿、红色研学、军事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品牌,为贾汪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增添动力。

祭先烈不忘来时路


【资料图】

翠柏青松伴英烈,清明祭扫寄哀思。清明节前夕,运河支队烈士纪念碑前迎来祭扫热潮。采访当天,贾汪区融媒体中心党支部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近20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全体人员怀着对革命先烈无限的缅怀和哀思,举行庄严肃穆的悼念仪式,并重温入党誓词。随后,大家一同瞻仰镌刻400名运河支队烈士姓名的英雄墙。

如果说祭扫是一次灵魂的洗礼,而在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红色讲堂的一堂堂党课更是直触心灵深处。据介绍,自红色讲堂启用起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这里举行宣讲活动达200余场次,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卧龙泉抗战景区党支部书记胡军英介绍,独具特色的红色党课,适合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党建教育,特别是全面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卧龙泉抗战景区针对党员教育安排了诸多活动,满足不同团队、不同层次的群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研学游传承红色基因

人间四月,春和景明,惠风和畅。卧龙泉抗战景区内处处绿意葱茏,尽显生机盎然,来自徐州市各地的3000多名师生组团来到这里开展红色研学游活动。

铜山区单集实验小学张芳老师说,带着学生走进春天的同时,让学生们懂得珍惜生活,不忘先辈浴血奋战的历史。

当天,师生们分别参观了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徐州会战纪念馆等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展馆。大家跟着讲解员的步伐,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进一步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秦凡老师说,孩子们通过了解革命先烈走过的道路,体验当年的军旅生活,学会忆苦思甜,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2022年初,卧龙泉抗战景区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创新打造军旅小镇,通过国防知识科普、国防技能演练、爱国情操培养等国防教育类研学内容,培养研学群体积极进取、敢于挑战、开拓视野、心怀祖国的高尚情操。

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学生吴众睿穿上小红军服装后兴奋地说,革命先辈们挥洒自己的热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传承红色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卧龙泉抗战景区在推进红色研学游过程中,充分整合园内30多处景点,连点成片,让游客畅游园中,移步换景,心旷神怡。

胡军英说,针对研学的学校,景区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每个班级是一个中队,穿上小红军服装,接过庄重神圣的授旗,自豪感油然而生。

农文旅助推乡村振兴

“运河支队英雄辈出,谱写了辉煌的革命篇章,被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誉为‘敢在鬼子头上跳舞’的部队。”在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讲解员王珊珊正在为游客讲述运河支队生动鲜活的故事。王珊珊是江庄镇独山村村民,2017年进入卧龙泉抗战景区从事讲解员工作,每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在这里,像王珊珊一样吃旅游饭的居民还有很多。

此外,卧龙泉抗战景区今年还投资800余万元建设龙抬头仿古商业街,街区已入驻商户30余家,解决周边就业近百人,成为江庄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亮点。其中,直接受益的便是与景区紧密相邻的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小竹园自然村。

展望未来,江庄镇竹园村党支部书记崔永胜信心满怀地说,现在卧龙泉抗战景区建成开放式景区,与小竹园自然村无缝对接,景区共建融合发展。此外,龙抬头古街带动了我们十几户村民经营小吃、销售地方特色产品。下一步,我们将精确协商研究,再让景区往村庄里延伸,带动老百姓在家门口经营农家乐、民宿等,增加收入。

下一步,卧龙泉抗战景区将与徐州现代甘薯产业园、小竹园市级特色田园乡村深度融合,达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实际效应,助力乡村振兴不断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