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一是社区配套做加法。聚焦“一老一小”需求,按5A级以上标准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打造24小时便民服务驿站,建设文化口袋公园、公共休闲广场,增配休息座椅、体育健身器材,打造公共健身休闲步道、漫步长廊。
二是社区环境做减法。统筹出入口改造,开展道路沿线、机动车车位、非机动车车棚等整治,减少机动车棚、底商违章搭建。实施活动广场改造提升,规范绿化、标识、沿街店招,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社区形象。
三是社区治理做乘法。统筹多方力量,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就服务设施建设改造、社区规模调整优化等开展居民需求调研,引导居民全程参与。对社区综合服务站实施微改造,划分开放办公、便民服务、互动交流等区域,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