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时值初夏,从市区驾车进入曹塘澧公路,驶过一条30多米宽的盆景大道,再经过大佛寺景区,便能看到掩映在山林之间的曹宅镇千人安村。在这里能看到占地1000亩的精品盆景艺术文化园、有着1500年历史的金华山大佛寺,还有“小九寨”之称的金兰古道。每逢节假日,都能见到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很难想象,这曾是发展滞后、产业薄弱的“后进村”。
“改变真的很大!”千人安村党支部书记曹旭红说。去年以来,金东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建立软弱后进村(社)党组织整顿长效机制的要求,通过多维数据碰撞,精准排摸筛选,启动后进村级党组织整固提升百日攻坚行动。千人安村便是在这样的契机下由“差”变“顺”,由“虚”变“实”,成为一个宜居又宜游、活力满满的现代休闲乡村。
金东共有43个社区,317个行政村,如何判定在这之中哪一个为“后进村”?“我们依托‘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平台,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围绕村(社)党员违法违纪、多年未发展党员、村两委干部缺配、信访矛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良负债等6个维度进行数据碰撞,最终筛选出44个重点村。”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后进村”整固提升工作一头牵着乡村振兴,一边系着群众生活。利用大数据筛查方式,可以高效、精准筛查出需要提升的村庄。昔日的被动申报转为了主动排查,实现了由粗放的“人海战术”向精准的“数据驱动”的转变。
除了有相关部门利用大数据对照6个维度进行“会诊”过筛,被选出的44个重点村也会持续用大数据进行“自诊”比对,将村级组织换届“回头看”形成的50个组织力评价指数列金东区末位的行政村提取出来,进行二轮碰撞,在44个重点村的基础上筛选出36个“红色村”。
为进一步精准排摸整固对象,相关部门深入一线,对36个“红色村”进行逐镇过堂、逐村核查。综合村社班子不团结、党组织战斗力较弱、党员教育管理不严格、组织制度落实不严、“五议两公开”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开展联合复盘审定。在多维数据碰撞、三级程序过筛的方式下,最终在317个行政村中精准确定列入整固提升的后进村级党组织22个。
对于选中的22个“后进村”,金东坚持问题导向,对“后进村”逐村查找病症,形成问题清单,实施“一村一策”“摘帽”计划。班子软弱的,坚决调整撤换,及时选优配强;多年未发展党员的,则限期完成入党积极分子储备;发展缓慢的,开展三级联合把脉,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提供精细化“送餐”服务;对信访矛盾多发的,组建信访专班,党员干部包户,推动矛盾化解。最终22个“后进村”在补短板、强弱项后全面完成整固提升,落地消薄项目32个,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6%以上。
今年以来,金东继续借助大数据对“后进村”整固提升工作进行迭代提升,除了筛选出20个“后进村”,还选出了4个重点培优村。针对数据碰撞中发现的问题,金东在317个行政村同步开展党员队伍塑形育优、大干快上强村惠民等5大专项行动。“大数据不仅可以为‘后进村’补短项,还可以在抓两头、带中间上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激活村级发展的新动能,实现村村过硬。”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 楚千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