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党建引领高标田 智慧农业加速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展2023年度基层党建“揭榜领题”行动,北新镇党委聚焦探索农业产业链党建,实行红“链”兴产书记项目,通过成立农业产业联盟,以优质农产品为基础,以数字化农业技术为支撑,拓宽销售渠道,形成完整农业生态产业链,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特此开设《红“链”兴产》专栏,展现党的建设工作成效。
北新镇安联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作为南通最美沿江沿海风景带中唯一一块新建高标田,建设面积2600亩,总投资近1100万元。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和统筹部署下,安联村以“党建引领高标准农田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为目标,结合振兴书记项目,充分发挥基层党总支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动员基层党员、村民、农业经营主体深度参与,全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有机结合,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高标准农田项目确定后,镇党委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召开党支部会议、党员大会等二十余次,以微网格党小组为单位,形成一支由党小组长带头,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志愿队伍,上门做群众工作、发放宣传资料,广泛宣传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管护的重要性,营造浓厚氛围,做好引进农业企业前期准备工作。
流转土地的过程中,党员志愿服务队主动参与流转土地工作,按照“一人多管护、一项精管护”的原则,开展交叉认领管护高标田,建立责任清单,并将工作成效作为党员年度积分测评的重要依据,激励党员担当作为。凭借党建引领优势,凝聚发展共识,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镇党委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群众诉求,通过每月召开网格党支部工作例会,对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村民进行开导,解决其思想负担,同时收集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镇村共商对策并及时改进工作方法,充分激发了群众参与高标田项目建设的热情,切实提升了老百姓的参与度、支持度。
北新镇党委以党员冬训为载体,邀请农业技术人才开展技术培训,采取“田间实训+精准服务”方式,开展培训十余次,发放宣传资料五百多份。引入启东首个高标准数字孪生平台,积极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技术,利用农业生产全过程监控、耕地土壤水分检测、智慧灌溉和排水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能力。
安联村泵站旁边的“气候监测站”内,布设了多个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测高标田周边的气温、湿度、风速、降雨量、光照强度等数据信息,让水稻培育实现“气候信息早知道,生产作业有准备”。在办公楼里,工作人员在高标田数字孪生平台上点击屏幕,高标田里水稻的所有信息,从病虫害监测到土壤墒情分析、从视频监控到太阳能设备,以及气温、湿度、风速等外部环境数据,都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
以党建为引领,数字化赋能让高标田项目推进迅猛。“有了这个设备,我们从做‘体力活’转变为干‘智力活’,从收成‘看天气’到增收‘靠技术’,数字、信息成为珍贵的‘新农资’。”曹书记说到。随着自动化灌溉系统的全覆盖,高标田里的节水效率提高35%以上,农药、化肥的整体使用量减少了25%~30%,水稻轮作的间隔管控更为精准,也为蓄养休整土地赢得最佳调控周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