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曲江印丨一场交流,传统非遗文化重焕新生
2022年8月9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融创·曲江印现代艺术中心协办的首届国际非遗交流周宣布启幕,土耳其、尼泊尔、伊朗等多个国家非遗作品亮相首届国际非遗交流周。
这场全球非遗盛会的启幕,波动着非遗传承人、艺术者等众多群体的心。赏非遗艺术作品、看世界文明历程、观未来之路,一场交流活动,实则承载了诸多期望。作为新一代“非遗守艺人”,个人作品曾展出于此便可以算作成长路上的“勋章”,当别人还在探讨他们源于何处、走向何处时,“守艺人”内心已有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为与《丝路绽放·遇见陕西》组委会联合打造的国际交流合作基地,为助力首届国际非遗交流周,融创·曲江印在交流周正式启幕之前,发起“小业主守艺非遗计划”并展开招募,于现代艺术中心参加中国皮影、马勺脸谱非遗系列体验活动,在切身参与下更深入地了解非遗、走近非遗、听懂它的故事、知晓它的内涵。其中产生的优秀非遗作品,则获得与众多国际珍贵非遗展品共同参展首届国际非遗交流周的机会,给予小业主在非遗学习中最大的肯定。
这于非遗艺术而言,是一次“久旱逢甘霖”的生命碰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华县皮影戏)项目传承人汪海燕在此前的采访中曾表示:“希望非遗文化年轻化、现代化,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不光是传承,还需要将传统文化延续下去。”
精细雕刻、点染描线、填色构角,或忠或奸、或善或恶,生活让非遗艺术有了具象的表达,世界构筑了“守艺人”对作品的认知。那一抹红白相间,让马勺脸谱有了辨识;那一刀一刻的精妙,让皮影人物开始了绘声绘色的演绎,这便是曲江印三位曲江印小业主获奖作品。
这其中蕴含着极具锐意的精神气质,呈现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又在非遗技艺之下,突出非遗作品精萃部分,个人风格与非遗艺术相融,他们也与非遗传承人一起,让非遗技艺在当今潮流艺术盛行的世界里有了新的模样,在岁月的沉淀里有了更多观众,亦成为连接非遗文化与当代生活的桥梁,这也许正昭示着传统非遗艺术未来保留与创新的多元融合之路。
首届国际非遗交流周的启幕,让世界各地传统非遗作品得以站在聚光下,成为世界人民沟通的桥梁;让非遗建立促进世界人民和平发展的平台,非遗的“纽带”让不同的空间、时间融为相同的主题,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通过传、教、展、演、游、宣、售的方式让人类共享非遗的魅力,同时实现内外经济双循环,使世界人民能够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于国家来说,这是民族精神、智慧、信仰与传统技艺的集中展示,而于非遗传承人及曲江印小业主一类的小群体而言,则是让他们看到了传承的希望、坚持的意义。我们共同在“守艺非遗计划”中,看见更深刻、更明晰、更令人感动的“时间里的国家宝藏”。
传承千年的非遗艺术在与曲江印小业主这群年轻生命力碰撞后,产生了奇妙的效应,在颁奖结束后,曲江印获奖小业主在采访中对此后的非遗活动抱有浓厚兴趣和期待:“我觉得非遗艺术很有趣,既有很多故事,做出的东西也是独一无二的,我希望以后能够多参与这样的非遗体验活动,发现更有意思的东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