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海尔积极投身“零碳”技术探索,开启绿色创新之路
在过去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下,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引起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一系列环境气候问题。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人们对低碳经济的呼唤也日趋强烈。在创造经济效益、行业增值效益的同时,企业在生产消费链条中所带来的社会影响附加值更加值得关注。
从我国产业低碳转型现状来看,作为家电制造强国和消费强国,我国家电总产能占全球80%,居民碳排放总量中,30%来自于家用电器,家电行业绿色转型刻不容缓。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积极投身于“零碳”技术探索,这正是海尔水联网研究院副院长、超前企划总监杨春涛所带领的团队正在探求的方向。
日前,2022中国家庭全屋用水高峰论坛正式开启,海尔带来了可根据用户使用时间及地区能源价格匹配加热方案的节能降本热水器加热方案,并凭借清洁能源方案与节能技术方面的创新,荣获“双碳”践行绿色品牌奖项。据了解,杨春涛团队目前已经完成全球首张从“摇篮”到“坟墓”的热水器产品碳足迹认证,正在有序推进组织碳核查。
除家电领域之外,海尔还将绿色发展观拓展到其他领域。依托全球“10+N”创新研发体系,在以绿色科技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海尔聚焦智慧住居、产业互联网、大健康三大赛道,持续输出绿色低碳转型方案。以海尔打造的海尔绿色再循环互联工厂为例,该工厂前不久在山东青岛莱西市正式投产,据悉,其每年可拆解300万台废旧家电、改性造粒3万吨,循环产能十分亮眼。
像是海尔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曾针对工业窑炉行业打造专门解决方案,为淄博市的1500多家工业窑炉相关企业装上了“窑炉数字大脑”,仅在鲁中耐材一家企业的4条生产线中,每年便节约500余万元的天然气成本,节能增效。在大健康领域,海尔还通过创新突破碳氢制冷系统与智能变频技术,使得每台超低温冰箱每年减少碳排放2.004吨,助力行业打开“碳中和”发展新途径。助力低碳经济,海尔一直在路上。
关键词: 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