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在巡查的过程中,你们发现问题是如何提交到耕地智保监管平台上的?”“是否实行全过程定位拍照留痕,做到全程可查、结果可核、过程可溯”“问题提交到二级‘田长’,是否及时整改?”“整改后是否进行回头看?” ……近日来,在长兴县,县纪委县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会同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机关纪委,通过对耕地智保监管平台的现场监督检查,检验各乡镇(街道)对耕地“非农化”问题整改的成效。
针对省委巡视反馈意见耕地“非农化”问题的整改,长兴县成立了工作专班,定期例会推进,对5058.7亩耕地“非农化”问题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土地性质、用途、规划标准等按照“一图一表一方案”整改路径进行分类处置。同时,县纪委联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全县15个乡镇(街道)进行全覆盖督导监督,充分运用耕地智保监管平台的数据分析结果,定期通报和督促,层层压实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的主体责任。
守住耕地红线是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在“非农化”处置的过程中,长兴县按照巡查工作要求,结合基层实际,充分利用耕地智保监管平台,将巡查准备、了解、汇报、反馈、整改等各个环节清单化、程序化,通过对数字化管理平台精准锁定的预警信息,可随查随看随知,统筹运用“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方式,织密织牢耕地保护“监管网”。
巡查开始前,依托在全县范围内布设的276个铁塔监控,可实现全方位、不间断监控,监控到耕地上出现其他物体时会及时发出警报。
巡查过程中,巡查业务模块中列出巡查准备、路线、反馈等基础工作清单,对每一步程序进行清单化管理,使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建立巡查发现问题一事一研究、一事一底稿工作制度,对巡查人员进行监督,截至目前,县、乡、村三级田长和巡查员560人共完成巡查11093次。
巡查结束后,通过成果运用模块,将巡查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被巡查乡镇(街道),将整改主体责任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人。被巡查乡镇(街道)及时将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及佐证资料上传到巡查信息化管理系统,该局机关纪委按照整改要求适时查阅、审核问题整改质量和效果。适时对整改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对整改工作进行动态督导、管理,将整改结果纳入到土地整治攻坚行动、耕地保护补偿考核中,运用好“六创六争”考核指挥棒,压实乡镇(街道)主体责任,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
“该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巡查动态、巡查预警、分析报告三个功能模块实时反映全县巡查工作进度,对各乡镇(街道)巡视巡查问题整改进行综合分析,为耕地‘非农化’巡视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有效推动基层巡查整改工作高质量发展。”该局机关纪委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长兴县耕地“非农化”整治5808.7亩已全部完成处置资料的系统上传。下一步,该县将继续发挥纪委监督作用,用好耕地智保监管平台,做到全程监督、精准监督、跟进监督,织密耕地“非农化”专项整治监管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