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首创“三合一”安全隐患预警模型

闪烁的红色预警提醒,条框明确的网格区域,区城市智治中心工作人员随即点开提醒,仔细查看隐患所在社区。


【资料图】

今年10月,区城市智治中心和区消防救援大队基于全量信息视图推出“三合一”场所安全隐患预警模型,精准覆盖萧山区200余万人口,用这张“看不见的网”,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感知生活的美好和城市的温度。

隐患险于明火。“三合一”场所指的是生产、生活、储存为一体的场所,这类场所往往可燃物多,没严格的防火分隔,消防设施不齐全,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导致人员伤亡,是消防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以前是出了事情‘看急诊’,现在是‘预诊’,由‘事后纠错’向‘事前预防’转变,及时发现问题苗头、抓早抓小。”区城市智治中心工作人员说,大数据为系统自主比对、模型运用、分析预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有了预警模型,既做强“城市大脑”,又做细“神经末梢”。

那么这个“聪明”的预警模型是如何守护市民安全的?大体就是以2022个网格为基础,绘制大小平衡、界限明晰的15656个微网格,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人、房、企业信息进行数据贯通,并在后台系统内设置特定算法,简便快速把最容易起火、最容易伤亡的火灾风险找出来。

“我们主要是将生产型企业与人口登记数据进行碰撞,对两个数据重叠的场所进行预警提示,目前投入使用的三个模型分别针对不同的‘三合一’场所,一旦数据交叠不符,对应的楼幢在模型中就会显示提醒,大大减少了人工摸排的时间。”区城市智治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目前此平台融合了城市地图、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等多部门多业务功能,接入区内多套政务系统,按照智慧萧山建设的统一要求,升级算力和存储能力,构建起庞大而精密的智慧城市生命体,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除了技防,针对预警模型中发现的数千条疑似“三合一”场所提醒,萧山区还充分运用基层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在人防方面下大功夫。

目前,“三合一”预警数据通过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平台进行流转,由区城市智治中心流转至智治分中心,任务下派至网格员。由网格员借助“萧消119”和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等数字化工具,逐一上门核查,核查属实的流转至平安办处置,处置不了的疑难件流则转至区消防救援大队或进行协同处置。

区城市智治中心人员告诉记者,该模型上线以来萧山区网格员累计处置完成超千条事件,“以往‘三合一’场所发现比较困难,只能依赖于人工排查,但现在通过模型发现‘三合一’、网格员上门核查的方式,使‘三合一’事件发现处置时间从原来的3天,大幅度降低到10小时,新模式不仅提升了隐患排查的精准性,还节约了人力成本。”(魏乐钇 邵雨莲 杨建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