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区高质量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215户群众喜迁新居

村干部(右)入户了解王晓峰家中情况

11月21日上午,偃师区山化镇寺沟村和瑞家苑安置小区,47岁的王晓峰正在新房里忙活着。小雪节气将至,外面寒风呼啸,但屋子里非常暖和。


(相关资料图)

“快进来坐,屋里暖和!”王晓峰热情地打招呼,脸上洋溢着幸福。只见新房里装修一新,宽敞明亮,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

2021年7月20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偃师,全区共4015户群众的房屋受损,王晓峰家所在的山化镇受灾最为严重。受灾后,正当王晓峰一家手足无措、欲哭无泪时,党和政府送来了温暖。“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还给我们建了安置小区。要不是这,我们哪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王晓峰坦言。

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今年8月,王晓峰一家和其他受灾群众第一批搬进了安置小区。“安置小区配套建设有停车场、篮球场、小游园,政府还免费给我们通天然气,如今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王晓峰笑着说。

在偃师区,像王晓峰一样再得“家”的温暖的受灾群众还有很多。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偃师区委、区政府把灾后重建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广大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举全区之力加快受灾群众安置房建设步伐。

偃师区根据省、市的相关政策,组织相关部门、镇(街道)、专家、群众广泛讨论,制订了《偃师区村民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明确补助对象、重建方式、补助标准等。在具体推进中,该区结合受灾实际和评估鉴定结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一村一策、一事一议、一户一议,对鉴定结果为一般损坏较轻、一般损坏较重的住房,尽快进行安全加固;对鉴定结果为严重损坏和已倒塌的住房,尽快拆除重建。同时,该区灵活采用集中安置住房、租住借住集体公房或闲置农房、货币化安置等多种形式,妥善解决受灾农户的住房安全问题。

在安置房建设过程中,偃师区积极探索“安置+开发”的模式,一方面最大限度降低受灾群众的购房成本,另一方面保障了居住在坡岭、沟边等环境较差地区群众改善住房条件。同时,该区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征求群众意见贯穿重建全过程,在确定选址、户型、风格等各个方面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为了充分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安置小区配建了电梯、供水、强弱电、天然气、停车位、通信基站、雨污管网等设施。在后期装修上,该区统一安排施工队集中采购,提供两种装修基础套餐,群众根据自身情况在此基础上增减装修内容,有效降低了群众的装修成本。

据了解,截至目前,偃师区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部结束。3365户住房修缮加固、337户住房原址重建、14户购房安置工作已于去年年底前全部完成,6个集中安置小区13栋安置房已全部建成,299户安置群众于今年5月底领取了钥匙,其中215户群众已乔迁新居,在安置房内温暖过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偃师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建武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供排水一体化等各项民生工作中,切实做到强作风、提效能、抓落实、勇担当,让偃师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牛朝霞 文/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