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室④

咱们老百姓过日子,家庭要打好“小算盘”。服务国计民生,政府也要编好“大账本”。


【资料图】

审查和讨论上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的预算草案报告是每年两会的重要议程之一。

新一年江苏的“钱袋子”怎么花?《关于江苏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里都写得明明白白。一个个数据,既体现经济大省的责任与担当,也传递发展的信心与希望。

临近春节,苏州观前街热闹起来。

熙熙攘攘的客流、大包小包的年货……成立近90年的苏州人民商场迎来了久违的喧嚣。

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精神,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放在新年重点工作的首位,预算草案中也相应安排了8亿元继续对绿色智能家电、节能产品等予以补贴和贴息。

这让省人大代表、苏州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新苏州百货广场服务中心助理沈黎萍充满期待:“看到商场里面人越来越多,我们每个员工都很兴奋。我们还有6000平方米的家电卖场,政府今年还是会大力支持绿色家电的销售,这块应该也会快速跟上回暖的步伐。新年我们希望政府能继续搭平台,比如说数字货币、水韵江苏,跟商场、消费各方面结合在一起。氛围一好,消费的激情都会带动起来。”

省人大代表 沈黎萍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能消费、敢消费的背后离不开就业收入、民生保障的支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制定实施新一轮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为此,今年我省计划投入就业补贴资金13.5亿元,同比增长11.1%,远高于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增幅,同时还要统筹运用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着力促进就业创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的年度目标。

去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7%用于保障民生,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安排了13类55件民生实事,卫生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预算支出也都大幅增长。一桩桩、一件件都为新年的工作划重点。

省政协委员、民进淮安市委会主委,市民政局局长李萍说:“这样的预算安排,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本民生保障工作是社会的兜底夯基工作。无论是促进就业创业,加大教育投入,扩围特殊困难群体救助,都将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稳步复苏。结合自身工作职能,我们要切实兜牢兜准兜好各类困难群体,做到精准摸排,精准救助。让每一位市民都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省政协委员 李萍

现代经济是信心经济,预算支出不仅仅是花钱,还有政策的导向作用。新一年,江苏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安排了数十亿元真金白银支持先进制造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通过投入、贴息、奖补等方式,支持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省人大代表、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友志告诉记者,去年企业获评江苏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殊荣,新年新赛道已经铆定,与全省发展同频共振。“2023年我们准备在半导体方面将做大力的投入,用航天航空的技术覆盖到民用技术上面,加工半导体行业的核心精密零部件,场地上面我们马上在太湖新城打造我们航空航天产业园,产业园总投资差不多在7亿元左右。苏州的营商环境特别好,政府给我们信心,让我们勇于在江苏土地上持续加大投资力度。”

省人大代表 张友志

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不断增强发展动力”。

今年省两会期间,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被反复提及。如何更好服务全省的1400多万户市场主体,让他们在风浪中敢闯敢干。

南京师范大学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蒋伏心表示:“市场主体最大的信心来自于对未来的期待,比如说数字经济的发展,政府该做的事情要做在前头,不能等着企业来要。然后再把其他的措施,比如说进一步降低资金使用成本,进一步完善投资的条件、环境,让大家能够看得到预期。信心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还是要各个地方政府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划出大招。”

南京师范大学创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蒋伏心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确保有限财力真正用到关键处。今年支出预算中三公经费继续压减,用更少的钱保持日常运转,这对政府的服务效能提出更高要求。而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也必将带来更多发展底气。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出发吧,冬天的积雪已经消融,让我们共赴春天之约。

(江苏新闻广播/查多 编辑/玉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