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科学魅力 江苏省中小学校开展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科学教育
春学期以来,江苏省中小学校开展了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科学教育,让同学们感受科学魅力,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苏州:运河边的小创客 注重跨学科融合培养
(资料图片)
地处浒墅关的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以“大运河”为“底色”,启航每一个孩子的“远航之梦”。学校开展的“创客+”课程,与运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们很多同学的家都是在运河边的,常常会看到运河里来来往往的船只,今年我们的研究就从这些船只开始......”这堂综合实践课上,老师从同学们熟悉的运河里的船只入手,发起了一场“小小造船师”体验活动。
“这节课我们很开心,因为我们做的船成功了,我们通过努力,真的让它在水里动了起来。这种边学边玩儿的环境,让我们学得更开心。”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学生姚若麟说。
在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王喆看来,项目化学习注重学生的素养,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孩子们在做中玩,在玩中学。”
学校借助临近大运河的地理优势,以STEM项目为载体,实现科学精神在历史、信息、科学、数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建立起以学科融合为基础的“运河上的STEM”系列生态课程,让学生在桥梁搭建、机器人编程等任务实践中,发展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
“做足科学教育的‘加法’,首先是要立足于科学教学这门课程,同时将学科探究为融点,让学生举一反三,让孩子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学以致用,最后把科学的种子种在他们的心田,总有一天会生根发芽。”苏州高新区文星小学校长陆彩萍说。
常州:开设少年科学院 打造创新教育新平台
在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第十四届科技嘉年华,石君泽同学参加了“我为节水献一计”活动,通过小发明,从小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我做的是一个节约用水的过滤瓶,它可以将雨水过滤成干净的水。”石君泽同学一边展示一边向记者介绍。
同学们通过玩转七巧板、鸡蛋撞地球等游戏,展示了奇思妙想。学校增设了“少年科学院”,魔方、鲁班锁、电子百拼等社团的成员们纷纷亮出“绝活”,机甲机器人、无人机、仿生机器人等7个科创类项目精彩亮相,点燃了孩子们的科创热情。
“少年科学院是孩子自己的组织,他们可以在这个平台当中,确立自己的研究主题,开展相关的研究,在参与的过程中,孩子既深化了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校长王燕说。
在课堂教学中加大科学教育力度,在课后服务中加大科学教育资源供给,在作业管理中重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不断丰富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把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和脑子里新奇的创意,实践到生活中。”常州市红梅实验小学学生董诗雅告诉记者。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沈一秀 苏州电教馆 常州台 编辑/国正)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