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领域企业大博医疗(002901.SZ)再融资得到了资本积极回应。

3月6日晚间,大博医疗发布的定增发行情况报告书显示,本次定增除财通基金外,国际资本瑞士银行、摩根大通银行等也积极参与,并成功获配。

国际资本积极参与大博医疗定增,或源于公司有着较为稳定的盈利能力。

大博医疗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医用高值耗材的生产、研发与销售,2017年,公司登陆A股市场。

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0年,大博医疗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持续快速增长。多家机构预测,其2021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将再度快速增长。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大博医疗的毛利率长期超过80%,资产负债率低至20%左右。

稳定回报刺激资本追捧

在市场环境并不太理想的情况下,大博医疗的再融资受到了资本追捧。

始于2020年9月,大博医疗筹划定增再融资。根据当时披露的定增预案,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21亿股股票,募资总额不超过1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用于骨科植入耗材产线扩建、口腔种植体生产线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三个项目,拟分别使用募资3.65亿元、3.65亿元、2.70亿元。

2021年3月,公司定增方案获得证监会核准,今年2月24日,公司完成定增。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一年来,包括医药龙头恒瑞医药、口腔龙头通策医疗等在内的A股公司,股价出现大幅调整。在这一背景下,医疗领域的公司股价整体上出现深度调整,大博医疗也不例外。

2020年9月,大博医疗的股价在90元左右,今年2月23日为47.04元/股,累计跌幅接50%。

或许受这一因素影响,大博医疗的本次定增,发行的股票数量为1.2亿股,与预案披露的数量基本相同,但募资规模大幅缩水,实际募资金额为4.96亿元,缩水一半多。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本次定增受到了资本追捧。截至今年2月21日,公司及主承销商共收到26家投资者《申购报价单》等申购文件,均为有效收购。最终,有14家机构获配成功。其中,财通基金获配约1.58亿元居首。国泰君安、湖南发展集团资本经营公司、中金公司等均成功获配。

备受关注的是国际知名机构也参与认购,并成功获配。具体为,瑞士银行获配5000万元,仅次于财通基金,摩根大通银行获配3000万元,获配金额位居第五位。

国际知名机构为何积极参与大博医疗定增?或与公司稳定的回报有关。

2017年上市以来至2020年,大博医疗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2.96亿元、3.71亿元、4.65亿元、6.06亿元。在这期间,公司派发的红利分别为1.60亿元、2.01亿元、2.41亿元、3.24亿元,分红率分别为54.15%、54.10%、51.85%、53.51%。从分红率看,公司每年都会将超过一半的净利润用来分红。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这是大博医疗首次再融资。

2017年9月22日,大博医疗登陆A股市场,其IPO募资4.64亿元,所募资金用于创伤脊柱骨科耗材扩产、关节假体投产、研发中心建设、营销网络建设等四个项目。

本次定增所募资金,公司拟将其用于骨科植入耗材产线扩建、口腔种植体生产线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综上所述,大博医疗两次直接融资,主要是用于产能、研发、营销等方面建设。

产品远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资本积极参与定增认购,源于其对大博医疗未来的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

公开资料显示,大博医疗成立2004年,由林志雄等人创办。作为创始人,林志雄是真正的医学科班出身。

1970年出生的林志雄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1996年9月至2004年7月,林志雄在厦门中山医院任骨科主治医生,2003年4月至2004年6月,他前往日本国立千叶大学骨科研究室进修,并获得日本国立千叶大学医学部博士入学资格。2004年6月,林志雄回国后创立厦门大博颖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2004年8月至今,他历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现任公司董事长。

根据财报披露,林志雄、林志军兄弟以及公司总经理罗炯均拥有骨科临床医生背景,创始人之一的林志军拥有丰富的医疗器械行业一线销售和管理经验,高管团队中其他多名成员具有医疗器械的销售、研发及产品注册经验。这些基因,使得大博医疗的管理团队具有专业优势。

正是因为如此,大博医疗较为重视产品研发。公司称,其组织建立了完整的研发体系,主要研发骨干都是具有多年骨科领域经验的资深人士,对市场最新的产品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认知度,能够快速捕捉到最新的技术,并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开发推出自己的产品。截至去年6月底,公司已取得专利380项,其中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287项,外观设计专利51项,公司持有国内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87个,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7个,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429个,部分产品通过了美国FDA、欧盟CE认证许可。

与之对应的是,大博医疗的研发支出逐年增加。2015年,其研发支出为0.36亿元,2020年为1.28亿元,5年增长约2.56倍。2021年前三季度,其研发支出为1.09亿元,同比增长28.24%。

产品方面,公司产品注册证已涵盖骨科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神经外科类、齿科、运动医学类、微创外科类等多个领域各类耗材产品,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在骨科植入类耗材领域全产品线覆盖的企业。

大博医疗称,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是行业内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医用高值耗材生产企业。在国内,公司在经销商数量、终端医院覆盖范围及销售区域覆盖能力上都已拥有较强竞争优势。在海外,目前公司产品远销至澳大利亚、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级医院是医用高值耗材行业的高端市场,是跨国企业的优势领域。大博医疗表示,其已成为医用高值耗材领域能与跨国企业竞争的为数不多的国内企业之一。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14年以来,大博医疗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持续增长。2013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2.03亿元、0.97亿元,到2020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5.87亿元、6.06亿元,分别较2013年增长约6.82倍、5.25倍。

目前,大博医疗尚未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快报、年报,暂不知晓其全年经营状况。多家机构预测,2021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9.88亿元、7.24亿元,同比增长在20%左右。

备受关注的是,大博医疗的毛利率稳定在80%以上,净利率超过36%,这表明其盈利能力总体上较为稳定。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沈右荣)

关键词: 大博医疗 瑞银摩根 稳定回报 资本追捧